都說現在車展越來越沒看頭,可廣州車展照樣熱熱鬧鬧開了張。只不過逛完首日的展館,不少老車迷都發現了不對勁,往年那些熟悉的品牌展臺,今年好多都空著。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至少有20家車企沒赴這場羊城之約。里頭既有車迷追捧的超豪華品牌,也有曾經家喻戶曉的合資品牌,更有不少曾高調喊著顛覆行業的新勢力。有人是主動擺爛,有人是身不由己,可懂行的都知道,有些車企缺席的不是一屆車展,可能是整個行業的未來。
“豪門”集體隱身
要是你想在今年廣州車展上看勞斯萊斯的幻影、蘭博基尼的跑車,那肯定要失望了。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邁凱倫這些“頂流豪門”,已經連續好幾屆沒來廣州車展了,今年成都車展更是集體缺席,儼然成了車圈一道尷尬的風景線。要知道以前這些品牌可是車展的“流量密碼”,展臺前永遠圍著拍照的人群,如今卻集體玩起了失蹤,這又是為什么呢?

個人看來,還真不是這些豪門擺架子,而是中國市場已經變天了。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前10個月,中國進口汽車才賣了36萬輛,同比足足降了32%。就連保時捷這樣的“豪門代表”,前10個月在華銷量也只有3.22萬輛,同比下滑26%,而且這已經是連續好幾年下滑了。銷量跌得這么慘,誰還愿意砸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去參展?
更關鍵的是,超豪華品牌參展就是“賠本賺吆喝”。一輛車動輒幾百萬,買主根本不會因為逛了趟車展就下單,轉化率幾乎為零。所以說與其在車展上湊數,不如搞私人鑒賞會、一對一專屬試駕,精準對接土豪客戶。這么看來,“豪門”的集體隱身確實情有可原。
失意“吊車尾”
比起以上“故意不來”的豪門,有些品牌的缺席就透著股心酸了。北京現代、東風標致、一汽奔騰、東風風行這些曾經的“國民品牌”,今年也沒出現在廣州車展。它們可不是耍大牌,而是真的沒心情也沒本錢參展。
現在車市的“馬太效應”越來越狠,強者越賣越好,弱者連口湯都喝不上。這些非頭部品牌的日子早就不好過了,例如北京現代曾經年銷破百萬,如今月銷連萬臺都難;東風標致靠著幾款老車型撐場面,根本打不過國產新車。銷量上不去,利潤自然就薄,而參展的成本卻高得嚇人。對于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品牌來說,這筆錢投進去,可能連幾個意向客戶都換不來,還不如省下來搞研發、降車價。

有經銷商透露,北京現代今年光是關店就關了幾十家,資金都用來保售后了。東風標致的營銷預算砍了一半,重點放在了三四線城市的線下活動上。對它們來說,與其“打腫臉充胖子”參展,不如把錢花在刀刃上。這種精打細算的背后,其實是被市場逼到墻角的無奈。
新勢力“大逃殺”
今年廣州車展上,新能源車依舊是絕對主角,629臺亮相新車里,新能源車占了57.9%,比去年的512臺多了不少。中汽協數據更能說明問題,10月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首次突破51.6%,也就是說,現在買十臺車里有五臺是新能源。可時代的紅利,并沒有分給所有新勢力。

哪吒、極星、極越、高合、合創這些曾經的明星,今年集體缺席了車展。更讓人唏噓的是,它們中的不少已經走到了生死邊緣。哪吒汽車今年全系車型都停售了,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早就被申請破產重整,11月25日還要開債權人會議,申請1億元貸保“造車資質”,申報債權高達274.33億元。極越的處境也沒好到哪去,去年廣州車展剛亮相完,不到一個月就宣布進入“創業2.0階段”,說白了就是收縮戰線,如今全系車型都停售了。
這些新勢力的倒下,早就有跡可循。高合靠著“科技噱頭”火過一陣,但車價虛高、質量問題頻發,很快就被市場拋棄。極星夾在豪華品牌和主流新勢力之間,定位模糊,銷量一直上不去。資本退潮后,沒有銷量支撐的它們,連參展的錢都拿不出來,更別說跟比亞迪、理想這些頭部品牌競爭了。
車叔總結
廣州車展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車市的悲歡離合,有人豪擲千金包館,有人黯然退出舞臺;有人靠新車圈粉無數,有人連參展的資格都沒了。這背后,是國產新能源的崛起,是消費觀念的轉變,更是市場規則的殘酷篩選。一言以蔽之,跟不上節奏的,遲早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