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貼牌十年不如人家貼個標。
拼多多砸千億搞的新計劃,半年幫五千家中小廠翻身做主人,這事兒早該干了。
滄州化妝刷廠以前給韓國代工,成本三塊五的刷子貼個洋牌賣398。
現在同條生產線做自主品牌,工人手機直播帶貨,三代農民變產業工人,年銷百萬單還出口歐美。
惠東鞋廠自主研發的勃肯鞋賣斷貨,日產能沖到1.5萬雙。
平臺這招打中七寸。
傳統代工廠最怕壓款和庫存,現在大數據提前半年鎖訂單。
原材料集中采購砍中間商,消費者少花冤枉錢,工廠利潤反漲三成。
比某些電商光喊口號強多了,實打實覆蓋全國537個產業帶,中小商家訂單量漲40%,工人底薪從1800提到3500。
專家總唱衰“低價沒前途”,可老百姓就認實惠。
山東毛巾廠用新疆棉,價格比超市便宜一半,復購率沖到82%。
浙江鎖具廠更把專利鎖賣進荷蘭超市,靠減稅反超當年代工的歐洲牌子。
有些航天材料供應商都跑來開賬號,老師傅戴老花鏡學直播的樣子特真實。
說到底中國制造缺的不是技術,是讓好貨直通消費者的路。
拼多多把“工廠-平臺-用戶”壓扁了,比空談產業升級實在。
聽說要帶五千家企業沖萬億銷售額,青縣化妝刷廠老板說了句大實話:“以前掙代工費像要飯,現在自家品牌賣歐美,車間工人都敢買房了。”希望更多地方跟緊這波,別讓老百姓的手藝埋沒在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