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零售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還沒形成比較穩固且鮮明的行業體系,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將范圍內擴大至全球的話,情況則正好相反,全球零售市場的行業體系形成已久,且相對比較穩固,美國及西歐的零售巨頭牢牢占據了全球零售市場主導地位,數十年如一日,會員制及折扣業態更是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
此外,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零售市場趨于分化,發達經濟體零售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但趨于向頭部集中,而新興經濟體的零售市場則持續高速增長,涌現出了一批即將登頂頭部的零售企業巨頭,但是距離挑戰舊秩序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國際化程度普遍偏低。
今天分享一份由美國零售聯合會發布的“2025全球零售50強榜單”,榜單以各零售企業的國內及國際零售業績為依據進行評分,但是對參與評選的零售企業有一個基礎要求,那就是必須最少在三個國家有直接投資和開店,即要求了零售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所以在研究和評判全球零售市場的發展方面,還是很有一些說服力的。
榜單顯示,全球排名前十的零售企業為:
1-5名:沃爾瑪、亞馬遜、施瓦茨集團、奧樂齊、開市客;
6-10名:阿霍德德爾海茲、家樂福、柒和伊控股、宜家、家得寶。
美國和德國包攬了榜單前五,且這5家企業的零售營業收入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零售體量非常龐大,其中沃爾瑪、施瓦茨、奧樂齊的門店數量都超過了10000家,市場滲透度非常高。
日本的柒和伊控股零售營業收入900億美元,總門店數量高達41128家,是全球零售十強企業中唯一的東方面孔,門店數量則為整個榜單中最多,旗下擁有7-11、伊藤洋華堂超市等品牌。
荷蘭的宜家零售營業收入510億美元,門店數量為489家,營業收入及門店數量都是全球零售十強企業中最少的,但是與上一年相比,排名還上升了1個位置,國際化程度極高。
我國有2家零售企業上榜,分別為:屈臣氏排名第13位,阿里巴巴排名第18位。其中,阿里巴巴零售營業收入高達870億美元,單論營業收入的話,高居全球第11位,極具上升潛力。
美國的蘋果排名第15位,英國的Tesco排名第20位,日本的迅銷排名第25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