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子們,買折疊屏手機這事兒,如今成了華為的“個人秀”——2025年剛過半,華為用數據給友商們上了一課:國內每賣4臺折疊屏,3臺以上是華為!IDC最新報告顯示,華為一季度份額沖到76.6%,到了年中雖微降至67.8%,但依然抵得過六個友商總和的兩倍。更扎心的是,有博主用摩托羅拉當“刻度尺”(設為1個單位)對比發現:
華為=47個摩托羅拉
榮耀=7.6,OPPO=3.9,三星=3.8,vivo和小米=3.0
小米銷量甚至不足華為的1/15,網友調侃:“余承東手下留情,給友商留口飯吧!”
一、華為憑什么“碾壓”?三大殺招刀刀致命
1. 技術牌:自研“鐵三角”吊打安卓陣營
鉸鏈是折疊屏的“命門”,華為自研水滴鉸鏈讓折痕淺到能當“社交貨幣”;而友商普遍采購第三方鉸鏈,折痕深、壽命短成硬傷。更關鍵的是鴻蒙系統+生態——比如三折疊屏Mate XT展開10.2英寸,多任務分屏時三指一滑秒換應用位置,而安卓陣營因系統限制,分屏卡頓、應用閃退頻發。
2. 產品海:從5499元到2.2萬,全覆蓋“收割”
華為機海戰術精準卡位:
-性價比:小折疊Pocket 2降價到5499元,女生錢包“收割機”;
-高端商務:Mate X6賣1.3萬,宴會上掏出來必獲“注目禮”;
-黑科技:三折疊Mate XT賣2.2萬,銷量竟破40萬臺,生命周期瞄準百萬。
反觀小米,大折疊MIX Fold4定價9499元卻因屏幕脆弱遭群嘲——有用戶刷個視頻屏幕就漏液,售后拒保鬧上法庭;OPPO狂卷厚度到8.9mm,銷量仍被甩十條街。
3. 渠道服:5000家店給足“安全感”
華為全國5000+體驗店擺出真機隨便試,外加“碎屏一口價”(內屏外屏全包)、2年電池煥新服務,徹底打消用戶顧慮。而小米門店店員自曝:“Fold4內屏嬌貴得像貢品,提醒顧客別讓沙子進鉸鏈!”
二、友商眾生相:榮耀吃剩飯,小米“翻車”成日常
-榮耀“貼牌求生”:
用華為60%的價格(Magic V3賣約8000元)提供80%體驗,618銷量暴漲260%,拿下10.97%份額成老二。但用戶吐槽:“系統像鴻蒙‘青春版’,生態聯動砍一刀!”
-小米的“折疊悲歌”:
Fold4首發即翻車:杭州用戶新機拆封主屏狂閃,換機后三天黑屏;售后咬定“壓痕是人損”,換屏要3000元。更慘的是小米大折疊銷量僅小折疊的1/4(Fold4賣5000臺 vs Flip賣2萬臺),網傳MIX Fold5項目已擱淺。
-三星、OV:參數內卷失靈
OPPO把厚度卷到8.9mm,vivo堆料蔡司鏡頭,三星W25定價破萬……結果三家份額加起來才15%,博主毒評:“參數決定誰當老三,品牌決定誰當老大!”
三、未來戰局:蘋果入場也難救?
蘋果折疊屏預計2026年上市,但面臨兩座大山:
1. 價格死刑:分析師預測起售價超1.5萬元,而華為Pura X闊折疊僅7499元,還常缺貨;
2. 生態遲暮:華為鴻蒙設備已破8億臺,手機、平板、車機“黃金三角”成型,蘋果IoT生態雖強但折疊場景適配慢半拍。
更致命的是,折疊屏研發燒錢,只有華為盈利——利潤反哺技術,死循環吊打友商。
結語:用戶用腳投票,折疊屏進入“華為紀元”
當消費者掏8000元買折疊屏時,“參數黨”已失效——他們要的是開合不卡屏的鉸鏈、多任務秒切的系統、宴會上掏出來的面子。華為用五年迭代把折疊屏從“嘗鮮品”變成“實用品”,而友商還在修屏幕、吵售后。
正如上海數碼店主老李說的:“十個來問折疊屏的,八個點名要華為,剩下兩個問‘有沒有平替’——最后買了榮耀。”
數據來源:IDC報告、博主“智慧芯片案內人”銷量分析、渠道商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