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專題報道魏建軍掌舵的長城汽車,在行業引發廣泛關注。

這份來自中央黨報的權威背書,究竟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汽車商業評論》認為,《人民日報》此次聚焦長城汽車,不僅彰顯了其作為中央權威媒體的政策導向性,更深層次映射出長城汽車所堅持的“技術立企”發展理念,與當前國家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健康產業生態的戰略布局形成深度共鳴。
在汽車行業深陷價格戰困局的當下,長城汽車憑借其“全球布局+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模式,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標桿案例。其堅持研發投入、拒絕惡性競爭的發展路徑,正在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
這或許正是繼任正非之后,《人民日報》頭版選擇聚焦魏建軍的深層原因。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在中國企業家的譜系中,任正非以其長期主義、技術攻堅和全球視野成為標桿,而魏建軍則以其對汽車行業的深刻洞察和敢于戳破泡沫的勇氣,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守護者。兩人雖身處不同領域,卻共同詮釋了中國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不迎合浮躁市場,而是用行動定義行業的未來。

真正對行業負責任,是敢于戳破泡沫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標桿人物,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始終以“行業清醒者”的姿態活躍在輿論場。
這位特立獨行的企業家既被譽為“行業吹哨人”,也被貼上“偏執狂”的標簽——支持者視其為敢于戳破行業泡沫的“真話勇士”,用長期主義對抗市場浮躁;批評者則指責其“危言聳聽”。
可以說,魏建軍的每一次行業發聲都伴隨著爭議與質疑,但時間正在證明其前瞻性。
比如,他針對“放血式”價格戰的尖銳批評,曾被誤解為唱衰行業,卻在2025年5月接連獲得政策呼應:商務部召開專題會議嚴打虛假銷售套補行為,工信部明確整治行業"內卷式"競爭,國務院常務會議更直接要求規范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秩序。
這些政策動向清晰地表明,魏建軍實則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先知先覺者。他堅持的"價值競爭"理念與政策導向高度契合——內卷式競爭透支產業未來,無序價格戰破壞行業生態,唯有堅持合理盈利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長城汽車拒絕參與價格戰的選擇,不僅體現了企業的戰略定力,更彰顯了行業領軍者應有的責任擔當,為陷入非理性競爭的汽車市場樹立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再比如,魏建軍直指行業品質危機的言論,常被曲解為“拉踩友商”的營銷手段。然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出臺再一次印證了其遠見——國家明確要求將發展立足點轉向質量效益,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為核心的新優勢。近年來,從"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到打擊"粗制濫造"的具體舉措,政策導向與魏建軍的警示不謀而合。

這時候,大眾才逐漸明白,這位深耕行業35年的“老汽車人”,實則是產業根基的堅定守護者。他深知虛假繁榮終將反噬行業,唯有直面問題才能實現真正成長。當遮掩問題成為行業常態時,魏建軍敢于戳破泡沫的勇氣,既體現了一位實業家的職業操守,更彰顯了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真知灼見。這種看似“逆潮流”的堅持,恰恰是對“質量強國”戰略最有力的踐行。
外界對魏建軍的誤解還不止與此。比如,他堅持內燃機技術研發的戰略選擇,常被簡單解讀為“新能源轉型失利”;而“不卷價格卷價值”的發展理念,則被片面理解為“不愿讓利消費者”。但值得慶幸的是,魏建軍一度被誤讀為“偏執”的戰略堅持,歷經市場檢驗后,正顯現出推動行業變革的遠見卓識。

實業報國,用長期主義重塑汽車產業價值
7月20日,魏建軍在微博上轉發《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中表示:“長城汽車是改革開放的踐行者、受益者和捍衛者。長城汽車志在全球,但中國永遠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根。對家,我們有感情、有責任,更有信心。長城汽車走過了35年,時代造就了我們,我們必不辜負時代,干就完咧!”

上述這段話不僅表達了對國家政策的認同,更體現了魏建軍將企業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使命感。懷揣實業報國的赤子之心,魏建軍始終秉持著對改革開放的深切感恩、對產業發展成果的倍加珍視,以及對汽車事業的無限熱忱。
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從來都不是空乏的口號,而是融入企業戰略的實踐。走到臺前,勇于發聲,是魏建軍對用戶、行業和國家的責任感。
通過《年方三十五》短片和專項招聘,他直面35+群體就業焦慮,體現"實業為民"的社會擔當。他仗義執言,求真求是,尊重市場,尊重規律,致力產業報國,強調“不僅要發現問題(求真),更要按規律解決問題(求是)”的理念,抵制行業浮躁風氣,倡導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魏建軍敢于直面行業積弊,以振聾發聵之聲填補了汽車產業在合規經營、責任擔當和有序競爭等方面的話語空白。
在出海領域,魏建軍也讓長城汽車成為“中國智造”的名片。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出海如火如荼,在全球化戰略指引下,長城汽車已經實現研、產、供、銷、服全面出海,形成全動力、全品類、全檔次布局,海外銷售渠道超1400家,海外累計銷量超200萬輛,在泰國等地設有整車工廠,在厄瓜多爾等地擁有多家KD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多款熱銷車型受巴西總統盧拉高度評價,巴西工廠將于2025年下半年投產,生態出海模式得到驗證并廣泛認可。長城汽車更推動新能源和坦克SUV旗下車型走向全球,在“走出去”的同時“走上去”,為逆全球化壓力下的國車出海提供示范。

以百年基業的思維,做難而正確的事
回望長城汽車的發展軌跡,每一個重要節點的突破,都印證著魏建軍長期主義思維的遠見價值。在浮躁的商業環境中,長城汽車的成功密碼,深藏在魏建軍“做時間的朋友”這一長期主義信條之中。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長城汽車的長期主義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百年企業的戰略定力。
以百年基業的思維,做難而正確的事。在浮躁的市場環境中,魏建軍始終堅定底線思維,展現出打造百年企業的戰略定力。其“不做容易事,只做正確事”的經營哲學,體現在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對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對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這種拒絕短視的長期主義正是中國汽車產業最需要的價值錨點。
第二,品質至上的制造哲學。
長城汽車構建了行業領先的“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依托高標準質量體系,長城汽車嚴格把關從供應鏈管理到工藝流程的每個環節。2025年,魏牌全新在長城汽車多角度碰撞試驗室以優異表現完成首撞,魏牌全新、二代哈弗梟龍MAX雙雙斬獲中國汽車健康指數五星認證,印證了其“質量紅線”的堅守。
第三,自主創新的試驗體系。
2003年,長城汽車開始自建試驗室、試驗場,構建起硬件最全、全球領先的試驗體系,累計投入近百億。其中多項創下行業第一:長城汽車建成中國車企第一個安全試驗室,建成自主品牌車企第一家綜合性試驗場、第一個高海拔環境模擬試驗室、第一個環境風洞試驗室和業內第一個集VR、HMI、實車仿真、人因體驗為一體的交互體驗實驗室。2024年,長城汽車多角度碰撞試驗室建設完成,此為亞洲最大的獨立安全試驗室。目前,長城汽車在建領先的氣動聲學風洞試驗室和智能網聯試驗場。
第四,科技自主的戰略突圍。

長城汽車徹底突破了“市場換技術”的發展模式,在核心技術領域建立起真正的話語權。根據“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顯示:2025年上半年,長城集團獲得授權專利2962項。其中,新能源汽車專利1118項。專利授權總量和新能源汽車專利授權量均位居自主整車集團第一位。 截至2025年6月底,長城集團已經累計申請專利近5萬項,獲得授權專利近3萬項。
第五,責任引領的企業擔當。
2024年,長城汽車榮膺中國上市公司英華獎港股ESG價值獎、入選“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企業行動案例集,2024年就業扶貧投入金額達2775.29萬元,深刻詮釋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的發展理念。
寫在最后:
從冀中平原的鄉鎮改裝廠到產品遠銷全球170余國的跨國車企,長城汽車用三十余年的堅守詮釋了中國制造的蛻變之路。
魏建軍那些曾被質疑為"固執己見"的戰略抉擇,在時光淬煉下顯露出前瞻智慧,那些被視為"冒險激進"的產業布局,在市場檢驗中證明了遠見卓識。相信此次《人民日報》的認可,正是對這種 “短期不被理解、長期創造價值” 的領袖魄力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