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首款純電SUV,YU7 6月26日上市了,28萬輛的訂單不用多說。排產排到明年底了,還在觀望的可以繼續觀望了。反正您現在下單一時半會也拿不著車了,那正好靜下心來,聽我跟您聊聊,YU7買哪個版本最合適。等明年底他們的車都造好了,開上了,您再定的時候心里就有數了。

小米YU7這次一共就三個版本,標準版,PRO版和頂配的MAX版,您要買過手機,應該不陌生。標準版單電機后驅,配96.3千瓦時磷酸鐵鋰電池,續航835公里,零百加速5.88秒;PRO版雙電機四驅,同樣96.3千瓦時磷酸鐵鋰電池,但續航短了,770公里,零百加速4.27秒。MAX版高性能雙電機四驅,電池用的101.7千瓦時磷酸鐵鋰,續航760公里,零百加速3.23秒。如果對續航有要求,推薦標準版即可,便宜,續航更長,動力這塊,5秒多的零百,很快了,路上吃不了虧。北方的話,還是推薦上四驅,雨雪路況更安全。
三個版本各有優勢,咱們詳細說下。
標準版非常適合有長途出現需求的家庭,320匹,96.3千瓦時電池,全系標配800V碳化硅高壓超充,續航835公里,零下十度高速行駛600公里后電池余量18%,續航達成率81%。這個參數位列純電SUV第一梯隊。

作為入門車款,就搭載了激光雷達,英偉達THOR芯片,3K中控屏,主動懸架。1.1米的天際屏投影,取代了傳統儀表盤,全車36處收納空間,141升前備箱,外語音控制,提升便利性。25.35萬的售價,比Model Y便宜1萬,續航多了240公里,性價比很高。如果你對四驅沒那么大需求,標準版真的合適。買車不光要看設計,看配置,還得看錢包,掙多少,花多少,這才叫隨薪所欲。

PRO版就適合那些四驅剛需的用戶,相比標準版,多了雙電機四驅,增加了空氣懸架系統,最高離地間隙222毫米,最低可降至147毫米,兼顧操控和穩定性,但續航降至770公里。另外它還有四活塞Brembo卡鉗,靜音玻璃等舒適配置。27.99萬的價格,算一下增加的配置,真挺值得哈。這個版本就比較適合北方多雨雪的地區,還有一些喜歡不走尋常路的全地形愛好者,城野兼顧,運動舒適兩相宜。

最后,MAX版,沒啥說的,有啥好的都招呼上了,高性能雙電機四驅,690匹,866牛·米,最高時速253公里,支持5.2C超快充,12分鐘沖到80%,零下20度,電池5分鐘可升溫至25度。頂配車型專屬的,什么麂皮絨頂棚,電動吸合門,25揚聲器音響,EC智能調光天幕,前排零重力座椅,后排135度座椅靠背調節,PVB夾層玻璃,這些聽著就高級。價格也是,32.99萬。

小米的車優勢很明顯,多年的數碼領域積累,讓小米對用戶痛點癢點拿捏的特到位,除了人車家全生態聯動,YU7車內的生態也讓人不得不夸。全車16處磁吸點和標準螺紋接口,不是什么驚天之舉,但之前就是沒人做。小米做了,好用。

五音區語音交互,外語音識別,小米做了。暈車舒緩模式,小米做了。1米的天際屏實際使用效果并不像網上說的那樣不堪,強光下依舊清晰。
但是你如果帶偏光墨鏡,這個屏幕,您用的時候就沒那么舒服了。還有就是這個隱藏式門把手,我是真的不喜歡。

最后給個購買建議吧,如果你嫌麻煩不知道該怎么選,就買PRO版,四驅,空懸,770公里續航,滿足絕大部分用戶需求,比標準版貴了2.64萬,但多出來的配置歸了包齊,怎么也超過4萬了,升級絕對是三款里性價比最高的。
當然,不差錢的話,MAX版,頂配有頂配的優勢,連交付都比標準版快5個月。受限于工廠30萬輛的年產能限制,目前MAX版交付周期在33-36周,Pro版48-51周,標準版53-56周。好了,看完了,趕緊下單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