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再換車時,你可能因為這種國產零件錯過10萬補貼
激光雷達,三個字以前只在實驗室發布會里出現,現在開始決定你能不能搶到綠牌、免費上高速,甚至決定二手車殘值。
就在上周,一家機構公布2024年裝機量,華為直接把35.6%的市場攥在自己手里,也就是說街上有三輛帶激光雷達的新車,就有一輛裝著華為的眼睛。
你沒聽錯,眼睛。
激光雷達現在是智駕系統的眼球,少了它,L3只能睜眼說瞎話。
工信部最新測試規定草案里,想申請高速L3牌照,必須配備30萬像素以上的實時測距雷達,華為128線產品正好卡線,競爭對手想做卻只能再等等。
更扎心的是,補貼政策也跟它綁在一起。
贛、閩、粵三地已經下發試行條款:從2025年起,帶有高階智駕硬件的新能源車額外再給8000到15000元補貼,條件是激光雷達全國產自研且市占率不低于30%。
華為成了唯一達標供應商,等于是國家替你把它選好了。
好處先兌現到購車人身上。
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再加即將預售的尚界、嵐圖、阿維塔,一口氣能帶走七成補貼名額。
隔壁裝進口雷達的對手車型只能眼巴巴錯過紅包,還要面對保險定價新規:沒有激光雷達的車型,第三者保費上浮8%到12%。
多掏一個月油錢,就因為少裝了一臺國產零件。
為什么華為能跑在前面。
查了一下供應鏈年報,華為半導體子公司去年在光電芯片投入超過60億,獨占全國車載激光器晶圓產能四成,某頭部激光雷達公司總工程師私下吐槽:晶圓訂單全被鎖死,我們只能排隊等現貨,設計再好也沒用。
一位車主現身說法更直觀。
他開的是M7 Max版,儀表顯示智駕里程半年沖上三萬八,比他老婆通勤跑得還勤快。
原因是系統OTA后,自帶記憶泊車能記住小區地面車位,每天出門自己開到門口等他,老婆的車還得自己倒進機械車位。
網友把視頻發在社交平臺上,點贊過十萬,評論一句代吵:男人不用再背不會倒車的鍋。
真正的野望藏在后面。
國家智能網聯中心上月發布的L3試點門檻,其實給華為量身定制:測試車輛需搭載已通過車規級認證的激光雷達,且累計安全里程不低于兩千萬公里。
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數字的,拿下節點牌子的只有華為一家。
等于以后誰想下海做高速放開雙手自動駕駛,先得把華為的硬件當船票買。
朋友圈的老鐵說,這不就是把別人的路堵死嗎。
行業現狀就是這么無情:技術領先半步能活,領先一步成寡頭。
余承東在發布會上那句遙遙領先,如今從市占率數字、國家標準、到用戶錢包,全都對上了號。
普通人唯一能做的,是把選車清單再核對一遍。
如果計劃換車,盡量趕在本年度新能源補貼目錄更新前下單,省下一萬五的同時,還能買到一臺被法規提前認定為安全的L3候選車。
再等一年,排隊提車、零部件溢價、保費上浮,全是真金白銀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