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5億美元凈利潤,比亞迪把老牌巨頭甩出十條街,錢包差距刺痛所有人
榜單一出,朋友圈先炸的是數(shù)字。
比亞迪一年凈賺55.95億美元,等于長城加理想再加一汽的總和。
長城排第二,17.4億美元;理想第三,11.1億美元。
再往下一滑,幾家曾經(jīng)風光的集團名字后面直接跟著虧損。
有人把這份表叫“新能源成績單”,也有人說是“傳統(tǒng)車廠體檢報告”。
不管怎么叫,錢都擺在眼前。
凈利率更能看出誰真會過日子。
長城6.19%,理想5.52%,比亞迪5.18%。
看起來比亞迪總量最大,其實單車利潤并不高,走的是薄利多銷。
長城用更少的車賺了更高的利,哈弗梟龍系列貢獻最大。
理想靠L系列穩(wěn)住均價,利潤也穩(wěn)。
一汽、吉利、賽力斯都在8億美元上下,凈利率卻都只有1%左右。
一汽靠奧迪輸血,吉利靠沃爾沃技術攤成本,賽力斯因為抱緊華為大腿,銷量突然翻幾倍,賬面一下好看。
奇瑞4.59億美元,凈利率0.77%,比想象低。
出口雖然猛,但單車利潤被運費和關稅吃掉大半。
東風3.18億美元,凈利率0.62%。
商用車回暖救了場,但乘用車板塊依舊拖后腿。
上汽2.32億美元,凈利率0.27%,創(chuàng)歷史最差。
合資燃油車銷量塌方,新能源轉(zhuǎn)型又慢,利潤被雙重擠壓。
北汽0.88億美元,凈利率0.13%,驚險盈利。
奔馳北京工廠依舊是最穩(wěn)奶牛,其他板塊幾乎全線失血。
廣汽直接虧損2.35億美元。
埃安銷量不錯,但價格戰(zhàn)打得太狠,賣一輛虧一輛。
合資品牌也賣不動,雙重夾擊。
江淮虧2.48億美元,零跑虧3.92億美元,小鵬虧8.05億美元,蔚來虧31.5億美元。
新勢力燒錢速度沒減,收入?yún)s跟不上。
把榜單連起來看,會發(fā)現(xiàn)三條線。
第一條,新能源規(guī)模越大,越容易盈利。
比亞迪、理想、賽力斯都是例子。
第二條,燃油車占比越高,日子越難。
上汽、廣汽、東風、北汽都在這條線上掙扎。
第三條,出口能補血,但補不了內(nèi)傷。
奇瑞、長城、吉利都在海外賣得好,可利潤依舊被國內(nèi)價格戰(zhàn)拖住。
再看遠一點,全球車企都在砍燃油車研發(fā)預算,把資源砸進電池和軟件。
德國三大已經(jīng)宣布未來五年燃油車平臺不再更新,美國兩大也在縮減轎車線。
中國車企如果還抱著舊賬本,明年榜單會更難看。
錢不會說謊。
誰的車更好賣、誰的成本控制更狠、誰的轉(zhuǎn)型更快,數(shù)字都寫明白了。
買車的人看配置,炒股的人看利潤,打工的人看獎金。
榜單擺在這,下一步怎么走,每個人心里都有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