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韓國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得益于美國對電池生產的補貼以及部分客戶在潛在關稅前囤貨,其營業利潤同比大漲一倍以上(152.4%),環比增長31.4%,達4,922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的1,950億韓元;若不包括根據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獲得的稅收抵免(約4,908億韓元),其營業利潤將為14億韓元;合并營收為5.565萬億韓元,同比下降9.7%,環比下降11.2%;凈利潤達910億韓元,而去年同期的凈虧損達240億韓元。

圖片來源:LG新能源
盡管其Q2營業利潤大幅躍升,LG新能源仍警告稱,受美國關稅和政策不確定性影響,明年初電池的市場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放緩。而其主要客戶特斯拉和通用汽車也已警告稱,美國關稅政策及將于9月30日終止美國聯邦電動車購車補貼的法律將帶來負面影響。
LG新能源首席財務官Lee Chang-sil在一次電話會議中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以及電動汽車補貼的提前結束將給汽車制造商帶來負擔,可能導致車輛價格上漲,從而減緩北美地區電動汽車的增長速度。”
不過,LG新能源計劃通過增加儲能系統(ESS)電池的生產來抵消電動汽車需求的疲軟,從而改善今年下半年的利潤。同時,該公司計劃削減或推遲部分投資計劃。
作為美國市場上少數幾家生產磷酸鐵鋰(LFP)電池的企業之一,LG新能源正考慮將部分在美國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線轉換為ESS電池生產線,以應對電動汽車需求的放緩。該公司已于今年5月份在美國密歇根州工廠開始生產LFP電池,并計劃到2026年將ESS電池的年提升至30GWh,較2025年預計的17GWh有顯著增長。
現代汽車證券公司分析師Kang Dong-jin指出:“當LG新能源工廠滿負荷運轉時,該公司或將獲得近2萬億韓元(約合15億美元)的補貼。與電動汽車電池不同,ESS涉及銷售完整的系統而不僅僅是電池電芯,這推高了平均售價和利潤率。”Kang Dong-jin還補充道,LG新能源目前是美國市場上唯一能夠供應基于LFP的ESS的廠商,這一優勢使其在競爭中幾乎立于不敗之地。
上述報道發布后,LG新能源的股價在早盤交易中下跌1.6%,而基準的韓國KOSPI指數則上漲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