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新能源的故事正是當下制造業最恢宏和吸睛的敘事,恢宏在于增長速度,吸睛則在于變數。
盡管這是一條厚雪長坡,卻只能容得下有限的玩家。
面對歷史性的機遇,牌桌上的玩家都有著不可抑制的參與熱情和欲望,刻在骨子里的冒險精神蠢蠢欲動。在造車的牌桌上,有人看出了時運的意義,有人揣摩到了勇氣的價值,有人提前下桌,有人則穩坐釣魚臺。
眼下,不管是新勢力,還是造車巨頭,要么忙著打怪升級,要么專注大象轉身。要規模,還是求質量,正在成為一枚硬幣的兩面,多數人彷徨,極少數篤定,中國汽車產業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規模與質量的范本,一個底線思維與長期主義的樣板,一個魚和熊掌都能兼得的傳奇。
現在可以肯定,汽車給出了一套精彩的參考答案。

這家成立于35年前的中國汽車企業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一份令人矚目的業績快報宣告了其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數據顯示,長城汽車第二季度營收達523.48億元,同比增長7.78%,環比增長30.81%;凈利潤45.86億元,同比提升19.46%,環比增長161.91%,雙雙創下歷史最佳單季度表現。與此同時,新車交付量達到31.3萬輛,同比增長10.07%,新能源車型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1.3%。
原來,規模和質量之間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在一家車企做到雙軌并行。而這,正好生動詮釋了長城汽車長期堅持的“高質量發展”戰略。
鼓足一口氣,構建雙輪驅動
不妨先對長城汽車第二季度業績來一次解碼——這份成績因何而起?我們秉持直線思維,就從銷量入手,透過繁雜的銷售數據,試圖看清本質。

首先,我們發現,長城汽車高端車型以及新能源車型的銷量有顯著提升。
比如坦克品牌,環比增長46.9%,坦克300持續熱銷,帶動品牌溢價能力增強;在8/9等新車型帶動下,銷量環比增長58.9%,同比大幅增長106.4%。
新能源車型則是亮點中的亮點,銷量達9.79萬輛,同比增長33.7%,環比增長56.4%,國內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約50%,與行業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要知道,過去十數年,長城汽車深耕SUV/硬派越野市場,產品結構增加了技術路線轉型的難度,同時也就意味著長城汽車基本不涉及B端出行市場。
在這一前提下,長城汽車將國內乘用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做到50%的含金量,可謂“成色十足”。
由此,長城汽車完全跳出了“增量不增利”的泥沼。

再看海外市場。
事實上,把時間線拉長到整個上半年,長城汽車海外市場銷量貢獻率高達35.4%。在這個龐大的全球化敘事架構下,長城汽車第二季度海外業績非常值得關注。
2025年第二季度,長城汽車海外銷量10.68萬輛,非俄市場同比增長50%以上。目前,長城汽車已在海外擁有3個全工藝整車生產基地和多家KD工廠,銷售網絡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渠道超1400家。
特別是在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長城汽車通過本地化生產和供應鏈布局,有效降低關稅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具體來看,投資115億元的巴西工廠一期已于2025年5月正式投產;新增了越南、塞內加爾KD組裝廠;而泰國工廠等即將度過產能爬坡期。
權威機構預測,2025年長城汽車海外銷量將達60萬-65萬輛,若單車凈利潤穩定在2.7萬元,海外板塊可貢獻162億-175億元利潤,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所以,我們可以給出一個結論,產品結構優化,高端車型占比提升+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市場貢獻顯著,雙管齊下,直接點亮了長城汽車第二季度業績的“高光”。
下活一盤棋,立足高質量經營
在回答完這份成績“因何而起”的問題之后,需要進一步厘清“因何而生”的問題,即長城汽車第二季度業績增長的底層邏輯。
事實上,在7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對長城汽車的專題報道中,可以找到答案。
彼時,該《報道》深入解析了長城汽車如何通過“長期主義”思維、核心技術研發、全球化布局和供應鏈體系優化,打造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雖然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重復報道內容,但可以以報道為事實依據,從產業發展“范本”角度,對長城汽車第二季度業績完成二次解碼。

首先從“面”上看。
有人分析,長城汽車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的爆發,主要得益于公司進入全新產品周期。
比如,全新一代坦克300儼然中國硬派越野車型的標桿產品,第二代哈弗梟龍MAX則代表了公司在插電混動領域的技術突破,全新高山8/9系列則豐富了長城汽車在高端MPV市場的布局。這些新車型的推出,不僅覆蓋了更廣泛的消費需求,更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了產品溢價能力。
誠然,這是事實。但長城汽車保持健康經營狀態絕非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而在整個2024年,都是行業翹楚般的存在。只不過,今年第二季度尤其突出。
所以,還是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長城汽車提出的“追求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的戰略思維浮出水面,而這才是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旨在強調,在銷量增長的同時提升盈利能力,避免陷入惡性價格戰。
當然,這種戰略選擇源于對汽車行業本質的深刻理解。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明確表示:企業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必須具備造血能力,不盈利的企業走不遠。
這種底線思維使長城汽車在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幾近完美地做到了“既賣得多,還賣得好”。
然而,“追求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或許是每一家車企的夢想,想到了和能不能做到,其實是兩回事。
長城汽車之所以能夠“想到就做到”,那是因為在“追求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的過程中,長城汽車始終保持了“技術研發的長期高投入”。
造車,沒有捷徑可言。
過往35年,長城汽車就是中國汽車圈的“老實人”,踐行了或許所有人都能想到的,但極少能夠堅持一直做到的“過度投入”的生存哲學。
因而,長城汽車成為中國車企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之一。僅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104億元。目前,長城汽車擁有2.3萬名工程師團隊,平均每4名員工中就有1名是工程師。
營收好、銷量高,背后的增速還十分可觀,長城汽車交出的中期業績快報可圈可點,三個歷史最佳彰顯出滿滿含金量。
堅持長期主義理念,堅持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情,長城汽車不僅磨礪了過去,還贏在了當下,又把握住了未來。走在正確道路上的長城汽車,已經等到了開花結果的收獲期。
打好一張牌,長期主義見成效
——35歲不是簡歷的結束,而是人生履歷的新開始。爆發,可能就在下一秒!
在長城汽車35周年態度短片《年方35》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擲地有聲地說出這樣的金句。

于是,我們看到了長城汽車在35歲之際迎來歷史最佳第二季度。它給出的答案并非偶然,而是堅持“長期主義”結出的碩果。
所謂長期主義,指的是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而是為實現長期價值而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換句話說,就是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情,這恰恰是長城汽車一直在堅持的。
在森林生態體系的作用下,長城汽車是中國唯一、世界唯二的,可以實現在新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
“森林生態體系”涵蓋了包括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氫能產業鏈等新能源領域:涵蓋了包括低功耗大算力芯片、智能駕駛算法、車聯網平臺在內的智能化研發領域;涵蓋了包括混動、純電、氫能三軌并行的發展路徑,同時在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慧底盤等方面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而最終,長城汽車的“技術研發的長期高投入”,通過演進、升華形成了長城汽車獨特的“長期主義”文化。
這種文化除了對技術研發的持續高投入之外,還包括對產品質量的極致追求,比如,長城汽車建成中國車企第一個安全試驗室、自主品牌第一家綜合性試驗場,以及亞洲最大的獨立安全試驗室;還包括對人才培養的重視,日前正在實施的,廣受關注的“35+計劃”就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長城汽車第二季度業績增長,不是撞大運,也不僅僅是遇上了一個全新產品周期,當“長期主義”文化滲透到長城汽車的品牌矩陣中去時,它找不到一個不能實現“量價齊升”的理由。
小結
這些年,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長城汽車一遍遍做著準備,以期用最穩健的姿態坦然面對,誠如魏總在《年方35》中所說,最好的年紀不是過去,而是現在。
在35歲之際,長城汽車迎來歷史最佳第二季度,在營收、單季度凈利潤、銷量表現上都卓越非凡,將最好的現在展現給廣大用戶。
當然,2025年第二季度已經成為過去,關于未來,長城汽車要解構的題型同樣是公開、透明的。

比如,在新能源領域繼續深化技術布局,進一步優化全球市場布局,加強用戶運營和品牌建設,持續推動組織變革和管理創新等等。
或許題型都一樣,但答案真的不同。
正如《人民日報》評價的那樣,長城汽車“為中國車企未來的發展走向提供示范”。
如同一次孤獨的馬拉松,不論是與其他民營車企的交替領先,還是出海故事的揚帆起航,長城汽車始終在自我的節奏里,在自我的破與立中,在規模與質量中,在底線思維和長期主義中,無畏奔跑,把最初夢想中模糊的影像變成觸手可及的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