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單月新能源滲透率會逼近60%。”
許久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便曾給出文章開篇的預測。奈何,彼時在很多人眼中,都覺得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他們認為,傳統燃油車的堡壘,絕沒有那么容易被擊潰。

可,結果呢?
剛剛過去的9月,結合乘聯會發布的最終成績單,零售板塊該項關鍵數據一舉達到夸張的57.8%,較去年同期足足提升5個百分點。
毫不夸張地說,沖擊王傳福口中的目標指日可待。
而恰如今天的文章標題,身處中國車市所謂的“金九”,電車大有一副把油車漸漸逼近角落的架勢。要知道,8月新能源零售滲透率為54%,短短三十天,又再次創造了歷史新高。
2025年,電車已然板上釘釘的打贏了“渡江戰役”,接下來就是朝著“解放全國”不斷挺進。可以預見的是,雖然在此過程中會遭遇頑強的抵抗,油車肯定會用價格戰的方式換取留在牌桌上的時間,但明晃晃的大趨勢不可逆轉。
未來究竟由誰主導,愈發一目了然。
9月,響起漲聲一片
實際上,除了文章開篇提及的新能源零售滲透率繼續上揚,9月電車板塊的其它幾項關鍵數據,同樣紛紛響起漲聲一片。

譬如,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50.1萬輛,同比增長22.9%,環比增長17.5%;1-9月累計生產達到1,037.6萬輛,增長32.2%。
譬如,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50.0萬輛,同比增長22.4%,環比增長15.9%;1-9月累計批發銷量達到1,044.4萬輛,增長31.9%。
譬如,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到129.6萬輛,同比增長15.5%,環比增長16.2%;1-9月累計國內零售銷量達到886.6萬輛,增長24.4%。
再譬如,新能源乘用車廠商出口達到21.1萬輛,同比增長96.5%,環比增長3.9%;1-9月累計出口達到162.7萬輛,增長67.5%。
不吹不黑,如此漂亮的結果,完全可以用“產銷平衡,內外開花”來形容。而整個9月,新能源廠商批發滲透率也達到了53.5%,同比提升4.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9月批發銷量超2萬輛的車型,共有25款。
前十名為特斯拉Model Y的59,907輛、五菱宏光MINI的54,498輛、吉利星愿的50,203輛、比亞迪宋的42,178輛、的41,057輛、吉利博越的35,231輛、的34,586輛、比亞迪海豹06的32,872輛、日產軒逸的32,143輛、比亞迪元UP的31,775輛。

后十五名則為特斯拉Model 3的30,905輛、比亞迪海獅06的30,901輛、奇瑞瑞虎7的27,093輛、比亞迪秦L的26,520輛、奇瑞瑞虎5X的25,545輛、奇瑞瑞虎8的24,152輛、大眾速騰的23,524輛、吉利繽越的23,275輛、大眾朗逸的23,113輛、小米YU7的22,369輛。
以及豐田RAV4的21,933輛、比亞迪海豚的21,888輛、豐田凱美瑞的21,704輛、大眾途觀的21,540輛、哈弗大狗的20,530輛。
其中電車牢牢占據13個席位,并且包含前5名。不可否認,在比亞迪與特斯拉兩位大魔王的帶頭沖鋒下,該群體進擊的勢頭漸漸不可阻擋。
順勢,繼續望向9月批發銷量,純電達到94.7萬輛,同比增長32.4%,環比增長16.2%;狹義插混達到42.4萬輛,同比增長8.4%,環比增長13.1%;增程達到12.9萬輛,同比增長8.7%,環比增長24.1%。
誰的漲幅最大,非常清晰。
9月批發銷量結構占比,純電為63%(同比+4.7%,環比+0.1%)、狹義插混為28%(同比-3.9%,環比-0.7%)、增程式為9%(同比-0.9%,環比+0.6%)。1-9月累計批發銷量結構占比,純電62%(同比+3.8%)、狹義插混29%(同比-3.0%)、增程式9%(同比-0.8%)。
與預期中的不同,今年本以為上述三條技術路線會慢慢“三分天下”,誰知道并不被看好的純電,卻用行動打了一場翻身仗,也再次體現出中國車市終端用車需求的迅速變化。
為此,主機廠在供給側,必須及時做出調整,切勿一條道走到黑。
四季度還有一針強心劑
試問,如果今年單月新能源滲透率真的達到60%,意味著什么?我給出的答案是,“油電之爭,快結局了。”

實際上,戰斗進入下半程,經過一段拉鋸戰后,被逼到角落的油車已經頹勢盡顯。背后的根本原因,電車產品力層面全維度的躍升,牢牢占領更多終端消費者的心智,無疑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而另一部分,則是由于真虧不起了。要知道,前幾個月,之所以能負隅頑抗,甚至與電車打得有來有回,成交均價“打骨折”才是關鍵。
拿8月為例,結合乘聯會的相關統計,油車的促銷力度達到22.9%,電車僅為10.7%,誰在瘋狂透支一目了然。
站在油車的角度,這樣“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方式,的確有點虧不動了。可這針尖對麥芒的時候,如果把優惠政策收回,固有份額又會遭到電車的迅速搶奪。
而一旦銷量萎靡不振,便會引發研發端、制造端的成本攤銷問題,進一步損害公司的整體運營情況,旗下諸多經銷商也會遭受十分嚴重的沖擊。
反正,今年的油車,更像是陷入到了無奈的“惡性循環”,為了延緩消亡的速度,必須用利潤換時間。但從9月新能源零售滲透率來看,即便如此也擋不住電車潮水般的集體沖鋒浪潮。

況且,不要忘記,已然開啟的四季度,還有一針“強心劑”。
按照政策,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電車,免稅額度從3萬元減半到不超過1.5萬元。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此舉無疑會直接導致他們入手成本的大幅增加。
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完全能夠預見的是,為了繼續享受今年的免征購置稅的額度,從此刻開始,首購、增購、換購的剛需用戶,對于電車的需求,一定會出現巨大井噴。
換言之,四季度對于油車的碾壓,無疑將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畢竟,政策永遠是促進銷量最有力的武器。
當然,看到這里,肯定會有質疑聲認為:“隨著購置稅退坡,短暫沖上頂峰的電車,明年會不會又原形畢露?”
在我看來,“短暫的銷量回落不可避免,但如果將時間軸拉長,羊群效應正在中國車市變得越來越不容小覷。”
主力消費群體對于電車接受度的攀升,遠比想象中的要快。而隨著他們的口口相傳,剩余那些頑固派被逐一攻破,本質上只是時間問題。
總之,四季度將是一場決定未來風向的攻堅戰。各家主機廠,必然會投入重兵去瘋狂搶奪陣地。
“金九”之后,才是真正的高潮,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