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開始,幾乎所有的合資品牌都憋著一股勁兒,誓要在2025年干出點事兒來,且不說能否找回昔日的榮光,至少也得將自身積極求變,翻身逆襲之欲望和決心,表現在明面上,希望更多人看到。
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姑且不論成效幾何,至少在態度上、在與過去幾乎被壓制到“靜音”的聲量上相比,合資品牌們確實用實際行動擺上了一桌“合資反攻盛宴”。
您別說,無論是“菜品”,還是“擺盤方式”,乃至“上菜順序”,都有著讓人耳目一新,印象尤為深刻的東西。
“菜式”并不單一
有人端上了“油電并行”
如果說在新能源已成大勢不可逆的當下,還有合資車企仍試圖從燃油市場來給出解題思路,要么其壓根不看重中國市場,要么它擁有絕對的自信和實力。前者我們不討論,單看后者就行。
如果說2025年依然還在燃油車市場里積極投放新品、不斷進化產品的合資代表車企,那非一汽-莫屬。
從年初的“油車智能輔助駕駛扛把子”探岳L與一眾新能源車型齊出道,到上海車展上,即使有近八成展車都是新能源車型的情況下,依然在一汽-大眾的展臺上看到了全新在“扛旗”。
與部分合資品牌選擇徹底all in新能源而匆忙調頭,或是嘴上喊著轉型,身體卻很誠實地依然把重心放在燃油領域不同,一汽-大眾不單單只抓住某一條技術路線單兵突進,而是充分發揮了其自身優勢,在燃油、電動、混動三個領域齊頭并進。
這對于在不久前剛剛完成3000萬輛下線的一汽-大眾而言,無異于在滿桌皆“新”的情況下,特立獨行式地端上了后廚里的那道“油”菜。你別說,肯定不止一位客人會向其動“筷”。
傳統“菜式”亦可創新
有人進軍“插混”賽道
如果說今年4月推出N7是東風打響反擊戰的第一擊,那么幾天前再推“插混版N7”的日產N6,則可以看作是東風日產反攻升維的階段性代表事件。
事實上,在N7出道之前,包括不少同行都對這款合資電車抱以了謹慎看好的態度。仿佛在大家的潛意識里,合資新能源干不過中國自主新能源車企,早已成為了一大共識。
N7也足夠爭氣,從4月上市截至10月底,該車累計銷售了39441輛,其中10月份銷售了6540輛。這樣的成績如果拿來跟“爆款”某米相比,可能還不太夠看,但已經足夠打臉不少看衰合資新能源的看官了。
而N6的到來,不僅豐富了東風日產的新能源產品矩陣,也說明了一個道理,真正看懂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合資車企,會在“菜式”創新上,在上菜速度上,拿出真正的誠意。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日產是真正把合資新能源玩明白了的車企之一”。
“菜品”或不足為奇
但“報菜名”的方式可以
真正意義上講,之所以我們認同合資拉開了反攻大幕,并不僅僅是因為個別頭部合資車企有些許大動作,更因為那些曾經幾乎已“躺平”的合資品牌,也開始出現在了主桌之上。
不久前,仿佛已“噤聲”許久的北京現代,在業內好好地出圈了一把。一方面,起售價低至11.98萬元的EO羿歐著實讓人吃了一驚,更有不少人評價為“北京現代豁出去了”。
而另一方面,與新車價格一起“出圈”的,還有北京現代在發布會現場對當下汽車營銷亂象的那場“炮轟”。雖然只有簡單的32個字,可實則字字誅心,句句均有所指。
在筆者看來,這并非只是北京現代基于當下困境的一次無奈宣泄,更像是一種另類的“報菜名”方式。因為把這32個字用一句話“翻譯”過來,即北京現代玩的新能源:不洗腦、不免責、不注水、不內卷。
過去,不少合資車企基于自身的定位和局限,很多話不好講不方便講,但并不代表它們就只會默默承受,在新能源席卷而來的當下,有的產品優勢、品牌堅持,還得講出來。一方面形成自己產品的差異化標簽,另一方面也契合了當下這個“無流量不出圈”的時代所需。
除了東風日產,還有一位合資“報菜名”的方式,讓人印象深刻,它就是長安馬自達。
在普遍愈低調愈符合品牌定位的當下,聯合央視“第一發布”舉辦首場車企發布會的長安馬自達,著實高光了一把。畢竟,頂著央媒認證與背書的EZ60,不僅承載了長安馬自達的厚望,更直接上升到了中國制造全球車的高度。
桌上缺誰,誰尷尬?恐怕未必
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多方努力,合資聲量似乎真的變大了,看著滿桌的合資“盛宴”,筆者難免會產生“還缺誰”的疑問。沒錯,相較而言,本田這次可能只能用“還未上桌”來形容。
其實說本田未上桌或許也不夠精確,畢竟上半年的P7/S7還是有那么些水花的,雖然泛起的漣漪真的不夠大。
然而,在年底合資集體上新的大背景下,卻有消息傳出本田獲獎推遲燁GT的上市時間至2026年。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說明,本田對于這桌合資“盛宴”,或許有著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些許焦慮。對于P7/S7稍有那么些水土不服的癥狀,本田看在眼里,也從心底里認為需要改變,需要對癥下藥。與其充忙端上一盤還沒來得及“擺盤”的菜品,不如沉下心來,多給后廚一點時間。當然,這個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桌前的食客們都已經吃的差不多了,等你再端上來,恐怕也只剩下欣賞了。
不止本田,還有許多沒從產品層面在年底集體發聲的合資品牌們,其實眼里都望著這桌“盛宴”的。否則也不會在近期密集傳出了“換帥”的聲音。
例如,身系法系最后榮耀的神龍汽車,近期重新迎回了老將呂海濤,姑且不論其能否帶領神龍召回昔日的榮光,僅從當下的情勢來看,神龍汽車顯示不甘心如此沉寂下去。只不過現實擺在呂海濤團隊面前的難題,著實不小。
眼下神龍最大的問題,恐怕并不是這桌盛宴擺不上去,而是很難出現在供食客們點單的菜單目錄里。
馬曰:
一桌“盛宴”,菜式各異,甚至還有不同的“報菜名”方式和擺盤順序。可歸根結底,這桌盛宴不是擺給媒體看的,更不是讓車企領導用來拍照發圈兒的,它最終是要讓消費者來品鑒和動筷子的。只不過,消費者最終決定向誰動筷,會夾哪盤菜?這里面的考究可不止一星半點,甚至還有些許運氣的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