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圈有點熱鬧,奔馳去年開始和中國 Momenta 公司搞自動駕駛,最近寶馬也跟著宣布合作 Momenta 自己搞技術,三家豪華品牌里只有奧迪選了華為。說實在的,這兩大德國品牌突然放棄自主研發,集體轉向中國企業,確實讓人意外。
其實這事挺有意思的,奔馳寶馬都是百歲老廠,以前可都是自己研發技術的。現在轉頭找中國公司幫忙,說明咱們的智能駕駛確實有兩把刷子。但有意思的是,奧迪用了華為技術之后,新車型上市時還挺熱鬧,過兩天就沒啥人提了,連車評人都懶得測了。
現在看銷量數據很不好看,寶馬奔馳這些豪車最近兩年在中國市場銷量跌得厲害,價格也往下掉。可能消費者覺得,就算有先進技術,合資車還是不如國產新能源車劃算。比如說奧迪那款用華為駕駛系統的 A5L,價格一公布確實有人喊貴,后來連優惠都沒人關注。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可能大家覺得豪華品牌在電動化這波趕不上趟了。雖然它們找中國公司合作,但消費者可能已經習慣了國產車的技術優勢,再加上價格更實惠,買的人自然更多。
其實奔馳寶馬選擇 Momenta 也是有道理的,畢竟這家公司的數據積累不錯,尤其對中國路況了解深。不過技術再好也得消費者買賬,現在看高端電動車市場,特斯拉 Model 3 和蔚來這些國產品牌銷量遠超 BBA。
有意思的是,奔馳寶馬現在都跟 Momenta 聯合研發,會不會未來技術趨同?到時候客戶選車還能靠什么區分?價格?品牌?還是說自動駕駛真的能成為新的賣點?
最近網上有人說,車企找中國公司合作其實是被迫的,畢竟國內市場太大,不適應就會被淘汰。不過效果如何還得看新產品上市表現,現在下結論還早。
說到這兒,我就在想,如果這些豪華車裝上中國智駕系統,價格能降到多少?要是降到四十萬以下,說不定年輕人會多考慮考慮。不過看它們目前的動作,價格調整好像還沒到位。
總的來說,這事兒能看出中國汽車技術確實在崛起,連百年大廠都得找上門來合作。但能不能用技術扭轉銷量,還得看消費者買不買賬。現在只能等新車上市后的真實反饋了,就看后續怎么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