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發文稱,長城汽車35歲生日,跟高管們拍了一張大合照。在合照中間,赫然是一輛低趴跑車。從車輛輪廓看,低趴車身、腰部大進氣口,尾翼還微微上翹。

此前長城汽車老板魏建軍和CTO吳會肖都曾“劇透”過長城汽車高端超跑項目。有消息稱,這是一款對標SF90的超級跑車,采用4.0T V8雙渦輪發動機與電機組成的混動系統,預計最大馬力可達549Ps。這款超跑計劃在2025年推出,價格可能在百萬元級別。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今年1月份的時候,長城汽車發布的一號任命,新設“長城品牌超豪車BG”,魏建軍將擔任董事長。
也就是說,長城品牌超豪車BG就是上文提及的低趴跑車。
魏建軍此前曾多次表態,反對內卷式競爭,反對價格戰,主張“技術溢價”和全球化競爭。此次,長城汽車官方合照,預示著超跑項目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有人質疑長城汽車做超跑的意義,其實,長城汽車的目標并非銷量,而是重塑品牌形象。魏建軍提出“高品質、小批量”策略(年產千輛以內),通過稀缺性提升品牌溢價,為后續品牌出海鋪路。
魏建軍親自掛帥
長城汽車為了這個超跑項目,可以說是煞費苦心。首先在產品規劃和運營模式上與現有品牌有所不同,運營團隊和決策機制高度獨立化,從魏建軍親自出任董事長就能看出來。

當然,魏建軍親自出任董事長,這也是受到雷軍的影響。2021年,雷軍在小米汽車的發布會上,大呼“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的豪邁感確實很振奮人心,極具號召力。事實也證明,雷軍這一仗賭對了。我們看小米SU7的成績單,2024年累計交付13.68萬輛,遠超年初10萬輛目標,刷新新勢力品牌首款車型的年銷紀錄。2025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15.57萬輛。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象級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雷軍的個人IP經歷了從“技術勞模”到“汽車夢想家”的演變,通過“技術男”“親民”“實干家”等標簽,強化了小米“性價比”“科技創新”的品牌定位。例如,他在SU7發布會上親自試駕,將產品與個人夢想綁定,激發用戶情感共鳴。具體表現為,雷軍持續通過社交媒體(微博、抖音等)輸出內容,形成“金字塔模型”:頂層價值觀(如“人生最后一次創業”)、中層技術細節(如SU7的800V高壓平臺)、底層生活化互動(如億萬總裁給我開車門)。
這種“人格化”營銷降低了消費者的認知成本,迅速建立品牌信任。

魏建軍親自掛帥長城豪華超跑項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各自品牌的“一號位押注”展現破局決心。對于魏建軍來說,他的優勢在于,長城汽車在燃油車領域有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用戶基礎,以及全產業鏈自研能力。目前,長城已量產4.0T雙渦輪V8發動機(最大功率549Ps,峰值扭矩800N·m,熱效率38.5%),性能參數對標法拉利SF90的V8混動系統,這足以笑傲江湖。
只為了拔高品牌
有人質疑長城推出超跑的意義何在?因為中國品牌至今尚沒有成功案例。售價50多萬的小米SU7 Ultra固然火爆,但它并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超跑,用高性能轎車來定義來形容更加恰如其分。其他傳統品牌雖然也推出過售價百萬的超跑,銷量和口碑都沒有出圈,處于自娛自樂的狀態。

另外,中國市場當下的消費環境對超豪華品牌并不感冒。幾個耳熟能詳的超豪華品牌中,2024年保時捷在華銷量下滑32.4%,法拉利下滑22%,瑪莎拉蒂去年前三季度下滑79%。對于這些品牌來說,中國市場曾經是銷量高地,現在卻成了它們的滑鐵盧。
在這種情況下,長城啟動超跑項目,肯定不是為了銷量而來。一直以來,超豪華品牌的價值從來都不是體現在價格上,而是它體現了車企有充足的實力實現高端產品。它對于品牌拔高的意義更大。
日前,人民日報頭版“走企業,看高質量發展”欄目刊登的最新報道——《長城汽車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著力做強做大民族品牌》刷屏了各大社交平臺。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報道里魏建軍的發言,總結起來大概三句話:第一,堅持把技術作為發展的引擎,矢志不渝推進研發創新。第二,供應商和經銷商不僅是合作伙伴,更是‘并肩作戰’的戰友,要以垂直整合做強汽車產業。第三,國際化不是商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生態出海。
放大看
尤其是第三條,說明了長城汽車為什么要打造超跑項目。就是把長城汽車的品牌在海外市場立起來。長城汽車一直是國內汽車出口的第一梯隊選手。2024年,長城汽車海外銷售45.41萬輛,同比增長44.6%,海外累計銷量已超200萬輛。
打造一臺可以媲美甚至是超越法拉利的超級跑車,對于長城汽車未來把出口業務做強做大來說無疑是有巨大助力的。
法拉利等超跑品牌的溢價源于F1賽事積淀,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長城超跑將會頻繁出現在各種賽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