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安徽蕪湖,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盛大開幕。走進會場,你會有一種奇妙的錯覺:這不像一場傳統嚴肅的汽車發布會,更像是一場科技公司精心準備的“極客狂歡節”。空氣里彌漫著的,是技術突破帶來的興奮感,是面向全球的開放氣息,更是對中國汽車未來的無限憧憬。這場大會傳遞出一個再清晰不過的信號:那個我們熟悉的“技術奇瑞”,已經完成蛻變,正式升級為一個匯聚全球智慧、手握硬核科技的“全球化高科技生態集團”。

格局之變:從“賣向全世界”到“智慧源于全世界”
大會的開場,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就用一番樸實而有力的話為整場活動定下了基調。他沒有堆砌生硬的銷售數據,而是像一位老朋友一樣分享了他的思考:“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規模和速度,關鍵要可持續。我們要讓用戶用可承受的價格,買到可信賴的質量,這才是中國汽車‘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背后卻是奇瑞二十八年深耕技術、布局全球所帶來的十足底氣。
這份底氣,有實實在在的成績單作為支撐。就在今年前三季度,奇瑞的銷量歷史性地突破了200萬輛大關,創下了品牌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速。在競爭白熱化的新能源賽道,奇瑞更是實現了高達77.1%的同比增長,穩穩躋身行業前列。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全球視野,平均每25秒就有一輛奇瑞車駛向海外,今年前九個月的出口量已經接近94萬輛,尤其是在對產品要求極為嚴苛的歐洲市場,銷量實現了超過兩倍的驚人增長。資本市場的認可也如期而至,九月下旬,奇瑞汽車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敲開了國際資本市場的大門。所有這些努力的成果,最終體現在一個數字上:截至九月底,奇瑞在全球已經擁有了超過1772萬用戶,其中海外用戶就超過了543萬,他們的足跡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份成績單清晰地告訴我們,奇瑞早已不再只是一家成功的中國車企,更是一個深深融入全球市場、被世界消費者所接受的國際品牌。

硬核科技“全家福”:一場面向未來的技術盛宴
如果說亮眼的市場數據是奇瑞的“面子”,那么這次大會上重磅亮相的一系列“黑科技”,就是它最堅實的“里子”。奇瑞這次可以說是毫無保留,把壓箱底的技術家當都搬了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家科技企業的真正內核。
首先登場的是構建未來汽車的“萬能底座”——火星架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無比強大和靈活的樂高平臺,能衍生出適應全球各地不同需求的各式車型。在這個架構里,有一個名為“星樞”的電子電氣架構,它如同車輛的“超級大腦”,擁有驚人的算力和超高的數據傳輸帶寬,最關鍵的是,它支持全車控制器的在線升級,這意味著你今天買的車,在幾年后依然能通過軟件更新獲得新的功能和體驗,真正做到“常用常新”。而“飛魚”數智底盤則讓這個強大的大腦擁有了敏捷的身手,它將轉向、懸架、制動等系統整合起來智能控制,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在緊急避障時車身更穩,剎車距離更短,仿佛給車注入了靈魂,讓駕駛既安全又充滿樂趣。但最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是“方舟”兩棲系統。就在大會前夕,搭載這套系統的越野車,成功橫渡了波濤洶涌的長江,成為了全球首款完成這一壯舉的量產新能源越野車。這背后是攻克了密封、浮水姿態、水上驅動與控制等四大世界性難題,讓汽車真正具備了“陸地馳騁、水中航行”的雙重能力,這不僅是技術的炫技,更是在極端環境下為用戶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生命通道”。

在汽車最核心的動力領域,奇瑞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當全球大多數車企的發動機熱效率還在38%到45%的區間內艱難爬升時,奇瑞的“鯤鵬天擎”混動專用發動機,憑借一系列顛覆性的技術,將這一數字提升到了驚人的48%。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這個數字最直觀的意義就是“省油”。專家測算,熱效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整車油耗就能下降約2.5%。這意味著,搭載這款發動機的混動汽車,未來有望邁入百公里油耗“1升”的時代,用車成本幾乎可以媲美純電動汽車。奇瑞正用實際行動,引領著“中國混動”技術走向全球。

而對于電動車用戶最關心的電池安全問題,奇瑞的解決方案充滿了“理工男”的執拗——用極致的設計,打造堅不可摧的電池系統。名為“犀牛”的電池,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追求極致的皮實耐用。它的電芯即使在遭受劇烈擠壓甚至完全浸水后,依然能保持正常功能,這遠超了國家的標準要求,為日常行駛和極端事故提供了雙重保障。而更為前沿的“犀牛S”全固態電池,則代表了電池安全的終極方向,它成功通過了最嚴苛的針刺、電鉆測試,真正做到了“不起火、不爆炸”。這套從材料到電芯全棧自研的固態電池技術,計劃在2027年首批裝車實測,屆時將為電動車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未來的汽車,絕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交通工具,更應該是一個懂你、陪伴你的智能伙伴。奇瑞的“靈犀”智艙和它的AI智能體“小奇同學”,就正在將這一愿景變為現實。現在的“小奇”已經進化成一個擁有四十多種技能的“超級助理”,它能融合語音、視覺和車輛信號,真正理解你的意圖。當你感到疲憊時,它或許會主動調低空調溫度、播放一首提神的音樂,并貼心地詢問是否需要尋找最近的休息區。它是一個能夠學習、成長,與你心意相通的出行伙伴。而在駕駛輔助方面,“獵鷹”智駕系統基于先進的端到端大模型,其反應速度比人類駕駛員快42%,在擁堵路況下的變道決策更加果決,尤其是讓無數新手頭疼的泊車場景,它的成功率高達99%。它不依賴于高精地圖也能智能行駛,就像一個經驗極其豐富且永不疲倦的“老司機”坐在你的副駕,為你保駕護航。

奇瑞的眼光,甚至已經超越了“車”本身,它正在構建一個連接未來所有出行可能的“銀河生態”。這里有充電5分鐘就能補充500公里續航的“迅龍”秒充,幾乎徹底終結了電動車的長途焦慮;這里有能將車輛變成“移動充電寶”,向電網反向送電的V2G技術,讓你的車在閑置時也能創造價值;這里還有奇瑞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通過歐盟軟硬件認證的人形機器人“墨甲”,它預示著奇瑞的智能技術正從汽車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而“凌霄”飛行平臺的首飛成功,則向我們宣告,那個“打飛的”出行的科幻場景,正在加速駛入我們的現實生活。

全球朋友圈:奇瑞創新的力量源泉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奇瑞能展現出如此磅礴的技術實力,離不開它精心構建的“全球創新朋友圈”。奇瑞在全球布局了“1+7+N”的研發網絡,除了蕪湖的總部,在德國、西班牙、巴西、日本等國家都設立了研發中心,匯聚了超過三萬名研發人員和二十八位各領域的首席科學家。這還不是終點,未來幾年,他們還計劃再建立二十六個海外研發中心,真正做到深入當地市場,為當地用戶開發最貼合他們需求的產品。
更為開放的是奇瑞打造的“沒有圍墻的研究院”模式。它的“開陽實驗室”與全球一百多所頂尖高校緊密合作,共同開展了超過四千項研發課題。這種深度的“產學研”融合,確保了最前沿的學術思想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用戶能夠真切感知到的產品價值。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的王樹國校長在大會現場不禁感慨:“期待未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想了解中國,就到安徽來,到蕪湖來,到奇瑞了解創新。” 這句話,無疑是對奇瑞創新模式及其行業影響力的最高贊譽。

一場大會,一個新時代的序幕
回顧整場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維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它不再僅僅是價格、配置或是設計的競爭,而是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以及未來生態構建能力的全面較量。
奇瑞通過這場科技盛宴,向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更加智能、安全、綠色且充滿無限想象的未來出行圖景。當一家車企開始拼最根本的技術、拼最廣闊的全球智慧、拼對用戶最深刻的理解時,它的未來,便擁有了無限的可能。這一次,奇瑞不僅是在“智領全球”,更是為中國汽車工業點亮了通往世界舞臺中央的燈塔。這場波瀾壯闊的征程,序幕才剛剛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