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余額僅剩兩個月,汽車市場的消費政策頻頻更新。面對繁復信息,消費者難免糾結,今年年底,到底該不該買車?北京交通廣播記者梳理各類政策與各地區差異,詳解最新變化與影響:針對新能源與燃油車,有什么不同關注點?純電和插混車型會因為技術升級漲價嗎?新購車者和置換用戶,又有哪些不同考量?

購置稅:明年增加多少錢?
進入四季度,汽車市場有關消費的新政策頻出,購置稅疊加國家、地方補貼的各種變動,再加上部分商家賣力“忽悠”,消費者的“學習”成本陡然上升。
北京交通廣播記者梳理各類政策和各地區差異,總結出消費者最需要關注的官方政策,主要分為兩類:稅收與補貼。

稅收政策是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退坡。目前新能源汽車完全免征購置稅,明年就會減半征收,并且要求產品達到一系列技術指標,否則會全額征收。購置稅稅率10%,目前的免稅額最多3萬元,明年減稅額上限1.5萬元。由于計算購置稅有專業方式(需要先扣除消費稅等),我們簡單換算出結論:33.9 萬元以下的車型,將多付出車輛指導價4.42% 的購置稅, 33.9 萬元以上的車型,直接多花 1.5 萬元。
政府補貼:都要中止或搖號嗎?
政府補貼主要有兩類。
第一,國家汽車以舊換新政策,這項“國補”針對一定年限的報廢車輛,要求報廢舊車并且買新車,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 2 萬元,燃油車補貼 1.5 萬元。
第二,各地方的汽車置換補貼,這些“地補”針對汽車置換升級,各地補貼對象和額度不盡相同,一般單車補貼金額3千元到1.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國補”和“地補”都有資金總額的計劃,遵循先到先得,用完即止的原則。截至目前,云南、安徽多地等明確補貼終止于10月,上海、青島等地采用“個人消費者報名、公證搖號、中簽獲取資格”的方式發放補貼。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北京交通廣播,目前補貼額度相對緊張,補貼標準可能有所下降,各地出現差異化的情況,這種補貼慢慢“退出”的狀態不可逆轉。
新能源VS燃油車:分別關注什么信息?
新能源汽車受到上述政策的影響更為明顯。知名汽車博主、新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告訴北京交通廣播,自從10月中旬,兩類政府補貼縮減之后,車市訂單明顯下滑,主力車型訂單普遍減少20-30%,預計這種現象還會持續。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建議,由于明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變化,計劃購買30萬元以下車型的消費者,可以選擇今年出手買車,搭上免稅末班車。

汽車資深自媒體二手車小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北京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萌介紹,不少新能源車商利用政策變化“逼單”,也給出足以覆蓋政策退坡的促銷力度,市場上現金優惠幾千到數萬元不等。同時,不少廠家兜底購置稅退坡,承諾在約定期限下定,即使今年無法提車和免稅,企業會補足消費者的繳稅損失。

燃油車的擁躉可以更集中關注市場信息。截至目前,傳統燃油車市場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不少產品補足智能化短板,企業穩定經銷服務體系,推出一口價等策略。相比于入門的小微車型,燃油車在A級、B級以上的細分市場更具競爭力,值得升級換購的消費者考慮選購。
純電VS插混:會缺車或漲價嗎?
購置稅對不同動力類型的車輛提出各自的技術指標,對純電和插混市場產生不同影響。
純電車型購置稅減半的門檻是電耗達到新國標《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的要求,大約在舊電耗標準上加嚴11%。蓋世汽車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銷售的純電車型中90%可以達標。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只有少數整備質量極高的車型面臨電耗的技術挑戰,不過購買這種高端車型的消費者對于購置稅減半的優待不一定敏感。

插混車型的技術門檻更加嚴格,要求WLTC純電續駛里程由43km提升至100km。終端市場上,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五菱等暢銷品牌都有部分車型無法達標,蓋世汽車研究院的統計顯示,今年1-8月銷售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有半數不能達標。

技術指標大踏步提升,消費者會“無車可買”,或者因技術升級承受漲價嗎?知名汽車博主、新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認為,消費者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車企早有準備。進入10月,不少品牌推出純電續航超過100公里的插混新車,有些新老款車型之間的續航差距50公里,指導價卻完全一致,這意味著在價格戰之外,車企開啟配置戰的新手段。
新購車者:要做“等等黨”嗎?
新購車者和置換消費者,可能面臨不同抉擇。目前,對于首次購車用戶沒有國家層面的補貼,只有河南鄭州等極少地方給予3000左右的地方補貼。全國層面,首次購車用戶只有個人消費代財政貼息政策,不過在5萬元代限額內,年貼息比例1%,節省成本相對有限。

從市場和產品角度看,首次購車者是否應當做“等等黨”?知名汽車博主、新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告訴北京交通廣播,今年,各品牌產品線還沒有布局齊全,車企為明年準備了大量新車,尤其大電池版的純電、增程等車型被普遍看好,也分別對應著南方與北方地區的用車場景。另外,市場仍處于充分競爭狀態,對手們“虎視眈眈”下,很難有企業逆勢漲價,新品大概率以更高性價比面世,再加上明年L3產品有落地可能性,“等一等”可能會收獲更多。
置換用戶:舊車怎么處置劃算?
有舊車置換的消費者,可以充分考量補貼與市場狀態,如果所在區域的“國補”、“地補”仍然發放,一兩萬元的金額值得考慮出手。

另外,賣二手車涉及2025到2026跨年的貶值,年度貶值有多大?王萌告訴北京交通廣播,一般情況下,車齡3-5年的主流車型每年殘值折舊8-10%,然而新車市場競爭激烈,今年1-9月,主流新車平均零售端價格下降超過15%,對二手車的價值產生較大干擾,因此判斷今年的二手車年度貶值略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