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勢N8L的成都站上市,李慧從落地成都到上市發布、在自己的號直播、跑渠道,這種馬不停蹄的節奏,自7月3日調任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開始,幾乎沒有停過。
有意思的是,李慧上任之后第一次面對公眾,也是在成都——在他上任后不到兩個月,8月29日的成都車展首日,騰勢發布了D9的2025款車型。雙色車身的D9,在視覺上進一步拉高檔次,令人耳目一新。
緊接著,9月17日,2026款騰勢N9上市。增加了中配版本車型,以均衡之前兩款配置之間較大的價差。和D9一樣,新增了雙色車身,以及新增了更多讓人有情緒價值的外觀色彩,在內飾上,則加入了呼聲很高的金棕色供用戶選擇。
更重要的是,為騰勢N9邀請到了“國民女神”高圓圓作為代言人。

值得一提的一點是,駕仕派之前分析過現在為什么大家會感覺在汽車營銷上,明星在變多,這是因為大多以體驗官、品牌摯友等等形式進行“短代”,主要是給活動本身站臺。但是像騰勢和高圓圓這樣長期官方代言的合約,完全屬于“大手筆”,且只代言N9一款車。
可見,騰勢為N9所傾注的營銷資源有多大。
10月28日,騰勢N8L正式上市。這款車有著比N9明顯更低的售價,但是在易三方、云輦A上同樣都進行了標配,同樣是大三排,29.98萬元起的價格——市場終端的熱烈回應,造成下訂小程序的短暫崩潰,李慧在隨后的社交媒體上公開道歉,一件用戶體驗上的小事,用真誠的態度做成了正面事件營銷。

對于N8L和N9之間的區隔,駕仕派在之前探店的時候走訪很多騰勢體驗店后,得到的結論和一般認知并不相同。
很多人會認為,核心技術和N9一樣,價格比N9低十萬,用戶肯定會轉向N8L。但忽略了十萬元價差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用戶群體。在終端店的產品專家甚至直言:N9的價格應該再高一些,同時也要多一些“人無我有”的情緒價值配置,因為硬核實力大家在理性上都認可,在感性上對人的召喚應該再拉高一些。

在N8L上市之后,據說從終端數據的反饋來看,N9的銷量也并沒有受到太大沖擊。N8L和N9,作為在大三排SUV市場以硬核實力見長的技術流選手,相當于是覆蓋了30-45萬元的主流市場區間,并且從訂單情況來看,一定會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可以說,短短五個月,從車型陣容到整個品牌給人的視覺感受,騰勢讓人耳目一新。
這并不是所謂“顛覆性”的改變,而是從一款款新品迭出的密集節奏之上,沉下來深入肌理的梳理。較之以往騰勢總體傾向于用新品連番轟炸的風格,2025款D9、2026款N9——本質上并不是新車思維,而是用戶思維。
除了增加外觀內飾顏色、邀請代言人增大聲量,看似新品推出但其實是官宣OTA升級迭代,新老用戶均可享受,讓老車主們懸著的心放下。李慧在與駕仕派的溝通中直言:
動價格促銷量肯定最容易,但難而正確的事情更值得做。
實質上,李慧上任之后,只有N8L是全新車型,甚至于此前2026款N9的發布,亦可看作是預熱和序章:進一步拉開和N8L之間在車型認知上的區隔,至少在提及兩款車的時候,兩兄弟雖然內在技術都很硬,但是N9更豪華、品質更高,
況且,N9有專屬代言人高圓圓。

由此可見,李慧在上任后的每一步,對于騰勢而言,都是此前少見的針腳縝密。
而在本周末,騰勢將會舉辦騰勢之夜和騰勢D9的第30萬輛交付。在打完了今年手中的牌之后,回到品牌、回到用戶,基本上每個月一次的發布會,看得出李慧及團隊的用心和專業。

▲廣州車展上,李慧和TVB花旦黃翠如一起體驗騰勢D9。
在高強度的節奏之中,織出的是一張針腳縝密的布局,而不是慌慌張張匆匆忙忙、放煙花一樣的營銷節奏,復盤之后,我們可以看到:
一個品牌要做強,領先的技術和極致的產品固然是基礎,但營銷肯定是一個宛如繡花的手藝活。
我們之前會說騰勢被低估,產品扎實但是營銷做得不行,更多還是因為在新品迭出的時代,高舉高打看起來是“飽和式攻擊”,但很容易落入“放煙花”的陷阱——眼見著一波高投入沒有像預期那樣“爆”,馬上轉身去投入下一波。
“煙花”是漫長營銷節奏當中的一環,甚至是不期而遇的驚艷,但假如成為目的和結果,你會發現它消失的速度比你想象中還要快。
然而對于騰勢的下一步,與“華為智駕”“理想家庭”“小米年輕”等強標簽相比,騰勢在大眾心智當中,仍缺少一句“買了它=?”的清晰定義,這也會導致在日常傳播時,其內容的相對同質化。
李慧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安全。
在李慧看來,安全是騰勢汽車最大的基因,騰勢這一輪易三方新車型,包括2026款N9和N8L的發布會上,關于安全的內容,比重都被放到最大。在一系列權威、標準的實測視頻中,只有開啟了相關功能與沒有開啟之間的對比,完全沒有出現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在對自身優勢的宣講當中,騰勢保持著自己作為高端品牌的體面。
李慧還介紹說,在騰勢內部對于上千車主的調研中,Z9和N9老車主群體,對于產品優勢感知性排名在第一的是操控——而事實上,安全和操控是相輔相成的。
這就帶來了一個在汽車圈被曠日持久爭論的問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極高的操控上限,到底有用么?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專門和駕仕派的技術顧問們聊過,“車坐不開”是用戶的本質需求么?
負責產品開發的工程師認為:高操控極限,意味著在極端環境下更高的安全上限。比如讓很多人不明覺厲的“魚鉤測試”:
(Fishhook Test)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的一項極端動態穩定性試驗,專門用來檢驗車輛在高速緊急避障場景下的防側翻能力,被視為汽車安全領域的“終極考場” 。

它模擬駕駛員在高速行駛中突然發現障礙物,下意識猛打方向躲避后又迅速回正的全過程。
車輛軌跡呈“魚鉤”狀,因此得名——騰勢N9和N8L在這個標準測試當中,高速行駛發現障礙物、并能夠完美避障防止側翻的時速是多少呢?
210公里/小時。
這個測試可以告訴你一個簡單的道理:當你在中國的高速路上行駛時,突遇危險進行避障,別的車翻了,但騰勢N8L不會翻車。
操控天花板不是用來“玩兒”的,是用來保命的。
當然,易三方帶來的良好操控性也意味著日常好開,以及自駕游在復雜行車環境里更好的應急能力和便利性。正如我開著N9去川西,無論上山走爛路還是跑山路十八彎,內心里的踏實,也是扎實技術帶來的情緒價值。

安全這個被豪華品牌們講得人盡皆知的故事,在新能源時代的語境當中,它的代表品牌當中,應該有騰勢的名字:
這是騰勢從誕生那一刻的基因就決定的。
講操控、講安全的故事,需要針腳細密的手藝,需要沉到肌理的耐心,需要扎實落地承載基因的產品。
這一切,李慧和團隊都有。
當然,我也認為騰勢在2025年下半年穩住了基本盤之外,在聲量和品牌形象上有向上且正面的變化,但依然缺乏一個刷屏級的爆點。
要注意,我指的不是“爆款”,而是“爆點”。這個爆點甚至不是頂流明星站臺帶來的粉絲用愛發電引爆,更不是不分好壞只看流量利用人性弱點的下水道爆點,而是類似于仰望U9那樣,用地表最強成績彰顯速度極限、造車極限的引爆全行業的關注和議論。


▲廣州車展騰勢展臺人氣很足。
如何用自身產品優勢、技術優勢引爆一個刷屏級的事件?是騰勢在細密蓄力之后,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李慧說話的聲音并不高亢和激昂,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目光堅定、相處的時候非常謙遜,善于傾聽。談到安全的時候,他甚至說到他可以在自己的賬號上做關于安全的專題。對于高管個人IP,他更多是以一個傳播環節來躬身入局,從不進行個人身份炒作。對于騰勢所做的每一個營銷動作,他都積極轉發留言。這并不出于流程要求,而來自于對品牌的熱忱。
而當一個團隊加上用戶的溫度,在單純的熱情和認同驅使下,我認為這樣綻放出的品牌能量,勝過任何一場轉瞬即逝的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