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第三屆鏈博會上,有兩個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新聞。
黃仁勛換了皮夾克,穿上唐裝做演講。他直接說:中國的開源AI推動全球進步。央視新聞跑去印尼雅加達,拍了OPPO旗艦店的熱鬧場面。當地人排隊買手機,說中國品牌信得過。英偉達代表外國巨頭想進中國市場,OPPO代表中國品牌想走出去服務全球。央視為啥選OPPO當主角?這個故事夠爽,教會咱怎么出海。
印尼市場,OPPO連續兩年銷量第一。中國品牌占了前十名里的四席,合起來拿下70%的份額。東南亞整片市場,OPPO去年賣1700萬臺手機,成了老大。為啥能打贏?OPPO懂本地化。別家只賣中國貨,OPPO卻改東西:印尼雨水多,當地人愛用防水袋裝手機。這不方便啊。OPPO就改設計,手機防水更強,濕手也能操作順滑。還有用人方面,印尼團隊里本地員工超95%。他們懂本地文化,旗艦店里搞了咖啡區,大家邊喝咖啡邊看手機。
OPPO堅持長期扎根,不光賣貨。2015年響應印尼政策,租廠本地生產。目的:解決發貨難題,還用關稅優惠省錢。他們帶上一級供應商去印尼建廠,連電池和配件都本地造。整條供應鏈搬了家,上下游一起干。印尼雅加達的自建工廠占地大,年產能2500萬臺。工廠雇2000多人,中方技術員只剩幾個了。燈塔工廠稱號拿到手,本地制造率100%。
結果變了市場格局。十年前中國手機只賣便宜貨,高端被三星蘋果占。現在東南亞高端市場,400美元以上機型,OPPO和三星打平手。折疊屏手機份額超三星,中國品牌形象翻身。這波操作,中老年朋友也得點贊:中國制造走出去,真長臉!
OPPO的玩法,是系統能力比拼。出海外,競爭不是光拼價格。OPPO搞“3+N+X”技術戰略:圍繞硬件軟件基礎,加影像和AI等新技術。產品要符合各地需求,比如泰國潮濕就強散熱,赤道國家高亮度調校。生態方面,OPPO和伙伴建朋友圈:找運營商、零售商合作,機制定了就合力干。技術是護城河,守老本;產品是通行證,讓客買單;生態是穩定器,運轉長線。出海成了深水區,得全維度升級。
鏈博會的信號,是全球供應鏈協同。OPPO在印尼的實踐,像一張網鋪開本地。不盯單點,而是制造服務生態全落地。這提高抗風險力,也分享中國創新。企業別想賺快錢,要當長期建設者。中國的供應鏈能力,就這樣走向世界——大伙兒合作共贏,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