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Mate60系列又被噴溢價過高,花粉和參數黨在社交媒體吵得不可開交。
要我說,這根本不是手機定價的問題,而是有人還沒看懂中國科技突圍的生死局。
當年高通驍龍8系列賣五千的時候沒人嫌貴,現在麒麟芯片突破封鎖了倒開始算物料成本,這不雙標嗎?
看看華為最新財報數據,2023年研發投入1647億,占全年營收23.4%。
這數字什么概念?
相當于把小米OV榮耀四家研發費用摞起來再翻個倍。
海思半導體砸錢搞出7nm國產工藝鏈的時候,友商還在等臺積電分產能。
現在問界M9敢跟奔馳GLS對飆價格,鴻蒙系統用戶破6億,真當這些突破是大風刮來的?
有人總拿配置說事,華為商城賣6999的Mate60不如別家3999的驍龍機型跑分高。
但這些人不會提衛星通信、昆侖玻璃、盤古大模型這些獨家技術。
就像當年特斯拉用中控大屏重新定義汽車,現在問界智駕版高速領航無干預能跑300公里,這些體驗升級哪是靠堆參數能實現的?
國產屏幕巨頭京東方要不是靠著華為旗艦機訂單養了十年,現在大伙還用著三星邊角料屏幕呢。
說到性價比,其實最該感謝華為。
要不是他們在高端市場撕開口子,國產供應鏈哪有機會升級?
長江存儲能做出232層NAND閃存,舜宇光學搞出1英寸大底鏡頭,這些技術突破最后不都反哺到性價比機型上了?
看看小米14 Ultra用的華星光電2K屏,參數比三星E7還頂,價格卻降了三分之一,這就是產業鏈升級帶來的紅利。
也別拿愛國綁架說事。
蘋果在中國市場拿走手機行業75%的利潤,三星顯示面板毛利率常年40%以上,怎么沒人嫌他們暴利?
說到底,某些人就是見不得中國公司往食物鏈頂端爬。
現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已經打入奔馳供應鏈,鴻蒙Next系統準備單挑安卓,這些布局真成了,受益的何止手機用戶?
說句扎心的,能花六千買手機的人根本不在乎參數表。
人家要的是商務場合掏出Mate X5的氣場,是自駕西藏不斷聯的安全感。
覺得貴可以不買,但非要說技術突破不如跑分重要,這和捧著算盤嘲笑計算機有啥區別?
當年京東方燒掉3000億才換來今天,現在華為每年砸的研發費,保的就是未來三十年咱們不用看別人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