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排行突然翻桌子:國產巨頭里只有小米守得住零增長,別的都在往下掉
手機市場看似繁榮,其實今年Q2只漲了2%。
漂亮數字藏在北美、日本、歐洲,恰好是國產最難啃的三塊硬骨頭。
三星、蘋果直接吃下這波新增。
兩個國外品牌在榜單前五上身位齊升,拿走了超過八成的新增銷量。
三位國產大哥日子沒這么順。
Counterpoint最新數據擺在桌面:vivo降4%,OPPO跌8%,小米停在最尷尬的位置——原地踏步卻依然排進前三。
有人覺得持平不算輸,可要知道小米去年同期也是全球第三。
市場擴大卻沒吃到增量,底氣全靠金磚四國和東南亞吊著。
拉美給了小米喘息時間。
在墨西哥,小米以破三成的份額甩開三星,當地打工族一臺Note13能用三年,價格到位比什么都重要。
印尼情況雷同。
Redmi數字系列占據低端榜前五中的三席,線下夫妻店一張塑料膜利潤二十塊人民幣,也能把小米推成年年輕第一。
眼下的危機藏在匯率。
巴西雷亞爾上半年貶值13%,全靠總部提前鎖匯才沒把利潤咬殘。
OV在拉美試推高階機型,被稅壓垮了性價比。
歐洲才是硬關口。
那邊渠道商只看運營商臉色,一臺旗艦貼完稅比國內貴四成。
小米靠POCO子品牌把價格壓下來,OV堅持母品牌打法,結果掉量也掉價。
財報會上的另一個細節更扎眼。
二季度小米IoT收入增速兩倍于手機,手環燈掃地機默默掙到錢,對沖了單機利潤下滑的風險。
OV的二季度現金牛還是國內線下。
可是縣城年輕人越來越少,房租還在漲。
柜臺一排手機沒開賣先貼兩成租金,給了經銷商撤柜的理由。
最新統計把傳音也塞進國產四強。
非洲出貨量沖上四千五百萬臺,利潤只有三個點,一個充電口壞了都能讓用戶換別家,價格戰不像傳說那么容易。
復盤下來你會發現,小米用子品牌+周邊硬件填住了利潤窟窿,錯半拍就得再丟市場。
OV舍不得砍高溢價,高稅市場立刻教做人。
接下來半年還有兩道考題。
蘋果換新周期拉長,二手保值率被國產卷低,高端用戶開始猶豫。
華為若在歐洲重啟5G,會不會把整個格局再翻一次?
你今年的換機計劃會不會順勢等等看,還是看著錢包直接沖最便宜的?
下滑表上的每一個負數背后,可能就是你明年新機的定價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