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同學聚餐,幾個準大學生在聊買電腦的事。有人說必須咬牙買最貴的商務本,有人覺得五千以內夠用。其實現在電腦早不是奢侈品,買太貴太便宜都不合適。
有個建筑系學弟前年花了八千多買榮耀MagicBook Art14。本來想著輕便好帶,結果剪視頻總卡。電池倒是能用十小時,可處理器性能就和上代差不多,跑渲染軟件直接卡住。后來他找我吐槽,說早知道就不買這種商務本了。
游戲本也有坑。有朋友花一萬二買了配RTX5090的電腦,結果玩《賽博朋克2077》幀數也不高。因為散熱差,CPU一直降頻,還不如隔壁同學七千塊的天選6Pro穩。其實玩游戲只要RTX4060就夠,散熱設計好的機器比純堆配置管用。
去年雙十一我幫表妹選了小新Pro14GT,補貼后四千八。這臺用OLED屏,處理器性能比商務本強一倍不止,打PS修圖完全不卡。電池六小時續航夠用,關鍵重量才1.4公斤,背起來不費勁。她現在用這臺做畢設完全沒問題。
前陣子去學校電腦城逛,看見不少人還在買高端商務本。商家指著一臺萬八千的說"學生要面子",其實這些電腦的處理器性能還不如五年前的游戲本。有個大三學長直接說:"我室友去年買的ThinkPadX1,連個PR都拉不動。"
現在電商平臺很多商家會把顯卡型號寫得特別唬人。比如RTX4090聽著厲害,但筆記本散熱做不好,性能發揮不出一半。倒是有臺五千左右的聯想拯救者Y9000P,實測跑大型建模軟件比標價一萬五的還要穩。
有個理工科學生給我看他的二手組裝方案:四千塊買個五千檔的筆記本,再配三百塊的外置顯卡塢。平時帶筆記本去教室,回家插顯卡打3A游戲。這樣算下來比直接買游戲本省兩千多,還能隨時升級配件。
前幾天收到大學同學群消息,說學校創業園的二手市場又開了。一堆大四學長轉賣自己買的高端本,折舊費能砍一半。有學妹花五千拿下臺用了兩年的微星GT76,現在打星際2比新買五千的游戲本流暢。
今年電商促銷我看了下配置表,四千到六千價位的筆記本,處理器都是最新工藝。內存起步16G,硬盤512G往上,屏幕素質也不錯。有個戴爾靈越16Plus,五千出頭的價位配了2.5K屏和RTX4060,散熱模組比不少高端商務本都大。
有學生黨非說要買蘋果MacBookPro,其實M3芯片性能提升也就5%。算上轉換器買顯示器的錢,不如直接選國產高性能本。像華為MateBook數字系列,五千多塊的配置,接口全實用性比蘋果強。
昨天遇到個家長,非說筆記本要買最貴的保值。其實電子產品貶值快,商務本三年后可能只剩六成價。我告訴他有個計算機系學生,用四千塊組裝機配電競屏,畢業三年后還能打最新游戲。
有家電商直播吹某游戲本配了雙風扇七熱管,實際拆開發現只是加長散熱片。散熱好不好得看風道設計,不能光看硬件參數。真正有效的散熱方案,是要把熱管鋪在CPU和GPU周圍,而不是堆數量。
前年幫朋友修過臺高端商務本,鍵盤區居然沒背光燈。他說這是"簡約商務風",可晚上宿舍開黑打游戲根本找不到按鍵。現在新出的五千價位本,基礎版都帶RGB燈效和數字小鍵盤了。
記得有個學弟糾結買什么電腦,最后聽我建議選了五千價位的華碩無畏15。現在用這臺寫論文、剪視頻、打游戲都行,還剩兩千預算買了個好點的鼠標鍵盤。比起那些花萬元買電腦的同學,他的裝備反而更實用。
上周路過學校圖書館,看見不少學生用著三四千的筆記本。有個姑娘在用Surface Laptop4做筆記,電池撐不滿半天就得充電。旁邊小伙的五千價位機械革命,開了四個程序照樣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