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榮耀正式發布自研多模態感知大模型MagicGUI,參數規模為70億。
這也是榮耀首個GUI開源大模型,榮耀表示,目前MagicGUI大模型報告已登陸GitHub平臺,模型與相關測試數據將于近期上線相關開源平臺。
與以往偏重“知識生成”的語言大模型不同,榮耀此次以MagicGUI切入“AI智能體(Agent)”這一更復雜的技術賽道,圍繞“屏幕感知+行為執行”進行能力提升。
今年以來,榮耀提出“阿爾法戰略”,在加速從手機制造商向AI終端生態企業轉型,而大模型MagicGUI是一個重要節點。
聯手復旦加速AI
據榮耀介紹,MagicGUI由榮耀與復旦大學共同研發。該模型通過創新的數據工程與訓練方法,在移動端視覺定位、頁面理解問答、單步操作、動作序列拆解執行4類任務中跑分領先,在榮耀Magic V5常用場景用機操控中準確率達91.5%,較行業同類頂級開源模型高16.4%。
大模型如何驅動手機的AI進化?在移動時代,手機軟件生態的技術主體是各類APP應用。到了AI時代,各類AI智能體正在成為新的技術主體,它們能夠自主感知、規劃、反思、完成任務。而在智能體背后,則是大模型的底層支持。
目前,MagicGUI大模型已率先落地于榮耀最新發布的折疊旗艦手機Magic V5。用戶只需一句口令,智能助手YOYO便可完成從打開APP、切換頁面、修改內容到最終下單、支付等完整流程。
例如在“一語打車”場景中,YOYO可自動調用高德、滴滴等出行軟件,自主修改定位、確認路線、下單并發起支付指令,完成全鏈條閉環。
這意味著,實際操作中,MagicGUI能夠理解屏幕信息、預判下一步最佳操作、動態調整行為,就像一個“行動中的大腦”,讓AI智能體的執行更智能、高效。
對于大模型的訓練創新,榮耀表示,數據工程方面,榮耀構建了數據采集與構造框架、優化數據配比與篩選方案,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多樣且高質量的訓練數據集;繼續預訓練與強化微調訓練方面,MagicGUI引入了空間增強的復合獎勵函數與DF-GRPO強化學習算法、動態分辨率擾動、高質量數據退火等方法,提升了模型數據利用效率與表現效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榮耀的AI戰略并未止步于技術發布。通過與復旦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榮耀正將多模態感知模型能力從實驗室快速推向量產終端。而在產業生態層面,榮耀已與阿里、比亞迪、美的等多方合作,打造覆蓋出行、家居、辦公等多個場景的智能體生態協同網絡。
大模型競賽
榮耀的動作是手機廠商大模型競賽升級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AI大模型逐步從云端來到端側,成為新一輪技術比拼的核心戰場。從語言理解、圖像識別、智能摘要到界面操作控制,廠商正在追求更全面、更精準、更本地化的AI能力。
在 AI 技術快速進入消費終端的背景下,各大手機廠商競相推出自研或合作大模型, 搭載語音、大語言、視覺、多模態能力,目標直指智能終端賽道。
比如,榮耀此前已經發布了自研大模型MagicLM,如今再發MagicGUI。華為推出旗下自研盤古大模型系列,小米推出了推理大模型MiMo系列,vivo有藍心大模型BlueLM,OPPO有AndesGPT ,三星有Gauss系列。
隨著各家紛紛加快大模型研發,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已從性能堆疊走向生態與智能體驗之爭。榮耀一方面通過 MagicGUI 建立技術壁壘,另一方面通過“阿爾法戰略”向AI生態邁進,并強調開放策略。
在今年MWC上海期間,榮耀CEO李健多次提及“開放共生”,他倡議基于GSMA平臺共建 AI 終端生態聯盟,這需要AI模型企業、運營商、AI終端企業、互聯網企業四方協同,共同加速AI落地。
在這一體系中,榮耀把自己定位為AI終端生態的“樹干”,成為AI終端生態的基礎連接者和賦能者。通過與高校、企業、開發者協同共建,榮耀試圖構建一個開放、自主、共生的生態系統,起到整合資源、連接上下游、推動標準建設的作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AI將成為科技企業估值重估的重要因素之一。過去一年中,多家頭部廠商加快“AI+硬件”戰略布局。榮耀MagicGUI的發布,外界看到技術進展的同時,也在觀察它能否為終端AI能力構建起護城河。未來,AI設備的競爭不再只是芯片、屏幕與堆料之爭,而是模型能力、智能體交互與生態融合的三位一體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