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國內市場向來主打可靠耐用,過去一直不走低價沖量路線,而是主打“保值率”這塊金字招牌。然而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合資陣營的神話被新能源價格戰徹底打碎,豐田也終于按耐不住:官方指導價12.58萬元的入門版車型,如今終端裸車價直接下探到8.98萬元,整整抹去了近3.6萬元,幅度達到28%,堪稱“拼盡全力,也可以說徹底豁出去了!”
放在大盤面里看,這個價格已經可以和比亞迪秦PLUS DM-i一較高下了,而且比之同價位的純電A0級小車,卡羅拉的產品邏輯依舊是“省心+省油”。比如在今年6月份,卡羅拉全系終端銷量為21843臺,還不及小米SU7一款車型的銷量高,但在燃油車細分市場仍排進前五。問題也隨之而來:電車正香,豐田靠降價就能翻盤嗎?
值得注意的是,電動化轉型給傳統廠商帶來的壓力并非一兩句口號可以化解。首當其沖的就是利潤率下滑。以往卡羅拉的單車毛利率維持在8%左右,如今跌破5%已成行業共識,所以豐田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用更具誠意的配置穩住燃油黨,同時繼續強化油耗優勢。
動力層面,這臺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26kW,峰值扭矩205N·m,匹配Direct-Shift CVT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9.1秒。乍聽之下不夠炸裂,但WLTC綜合油耗僅5.75L/100km,在同排量自吸車型里名列前茅。看到這個數字就知道,豐田還是想把“省油”寫進基因里,而不是和渦輪或混動內部競爭。
底盤部分依舊是前麥弗遜+后E型多連桿的組合,調校偏向韌性。今年2月我在華南試車場連續跑了150km山路,胎噪控制明顯優于思域同級,方向盤回正力度也更線性,值得肯定。
尺寸向來不是卡羅拉的賣點,它的長寬高分別為4635×1780×1455mm,軸距2700mm。在緊湊級轎車里算是正常水準,可后排膝部空間達到兩拳,對一臺正統三廂家轎而言已經足夠日常代步。
內飾用料沒有因為降價而縮水,中控臺上方仍采用搪塑材質,10.25英寸中控屏支持CarPlay與CarLife,7氣囊也沒被閹割。更重要的是,全系標配的TSS 3.0主動安全套件新增PDA預判式主動駕駛輔助,在40-80km/h工況下能對橫穿行人進行主動剎停,這一點甚至領先不少國產對手。
空間表現方面,行李廂常規容積471L,后排座椅按4/6比例放倒后可擴展至1290L,我親測可以塞下兩只28英寸行李箱外加一輛折疊自行車。雖然談不上“魔術空間”,但對家用場景而言算得上宜商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