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真的邁大了啊,一個均價賣10多萬的品牌,突然給你整出個預售高達43萬的車,大家會怎么想?
我知道奇瑞很急,但沒想到它這么急,真的是拎不清啊,自己什么段位不知道嗎?這不就是個現實版的“想一步登天,想一口吃成個胖子嗎”?
細看配置表,也像極了臨時抱佛腳的考場作文,框架華麗,細節潦草。
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這輛號稱“全領域豪華電混越野”的捷途縱橫G700,到底是“真有能耐”還是“強行硬湊”?


•公主的心,丫鬟的命
在9月19日,這款號稱“全領域豪華電混越野”的SUV,捷途縱橫G700以34.99萬-42.99萬元的預售價正式亮相。
G700的預售價無限接近(42.8萬起),又巧妙卡在方程豹豹8(37.98-42.38萬)的區間,表面看是“田忌賽馬”,實際卻暴露了定位的尷尬,想靠“全系三把鎖+800V平臺”立人設,但配置分配卻露了怯。

比如,電動腳踏板和車載冰箱要到39.99萬的享境版才給配,而同價位競品早把這些當標配,在意這兩項的可以直接忽略探野和縱野版。
再看頂配的智境乾崑版,雖然搭載了華為乾崑ADS 4智駕系統,智駕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放在一臺定位是主打越野的車上,是不是浪費了?真正喜歡越野的人,會需要和在意這些嗎?
重點是價格抬得這么高,體驗卻如此勉強,真像是給了身價卻沒給自由,活脫脫一種“貴價丫鬟”的宿命感,在網上被噴的更是“體無完膚”。

•搞不清定位,分不清斤兩
走近車內,捷途縱橫G700車內用上了Nappa真皮、萊斯康音響是挺好,但后排吸頂娛樂屏如果真上市后還是必選項,那就高低得說兩句了,越野玩家真需要邊沖沙坡邊追劇嗎?像方程豹鈦7的190KM四驅Ultra一樣,弄成可選裝的,這樣就挺好的。
還有,六座版的“女王座”靠背調節幅度有限,長途舒適性未必比得過豹8或猛士M817。
更扎心的是,35.4英寸天際屏雖吸睛,但在顛簸路段能否穩定運行?車機流暢度的問題想必是不少捷途車主想一同反饋的吧?
科技配置若脫離真實使用場景,反而成了“偽需求”。

•參數亮眼,還是紙上談兵?
捷途縱橫G700的非承載式車身、三把差速鎖、空氣懸架確實誠意十足,以及665kW綜合功率、1135N·m扭矩、4.6秒破百等數據也確實驚艷,但越野圈更看重的是機械素質的沉淀。
前雙叉臂+后雙叉臂懸架搭配空氣彈簧,理論能兼顧公路與越野,但實際體驗中,空氣懸架90mm調節行程和970mm涉水深度,面對復雜路況是否夠用?

再比如,前陣子捷途G700也一直在宣傳下水,大家都知道,隔壁仰望U8也下水,但仰望U8賣百萬,半價的G700你敢賣嗎?
好貨不便宜,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懂,就像7千的iPhone和7百的iPhone,誰都知道哪個好。

再放眼同價位的競品,對比700 Hi4-T成熟的四驅系統、方程豹豹8的比亞迪混動技術,G700的“參數優勢”能否經得住野外考驗,仍需打一個問號。
新能源汽車的越野性能本在越野市場就一直飽受質疑,更何況是均價十多萬的品牌突然造出的三四十萬的車,實際的產品力如何,真的需要時間的認證。

•是真技術自信,還是說只是“為了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驗證捷途縱橫G700搭載的寧德時代34.13kWh電池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廠商曾特地進行了一場現場2米水深浸泡24小時直播,看似硬核測試,但消費者真的不會感覺是被忽悠嗎?這種“表演性質”的技術展示,遠不如實實在在的售后質保來得實在。
你學學其他車企多好,直接說電池終身質保,或者承諾“要是質量問題導致燒了就賠”,這才是能讓人心安的實在話啊!
現在捷途的售后網絡還沒鋪穩,品牌也沒多少老口碑,G700想靠“堆技術噱頭”補溢價,可豪華越野車的買家不吃這一套,他們更信的是時間磨出來的好口碑,不是一時的熱鬧。

•電動EV:
從十多萬到四十萬,捷途試圖借G700實現品牌躍級,但現實的殘酷在于,
高端越野市場從不缺“參數戰神”,缺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硬核實力與用戶信任。
堆料雖猛,卻難掩細節倉促、定位模糊的尷尬。沒有堅實的品牌積淀與售后支撐,僅靠配置表“田忌賽馬”和營銷噱頭,難以真正說服理性買家。
豪華不是定價的豪賭,而是體驗的底氣。
這一步,捷途或許真的邁得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