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智能駕駛企業文遠知行(00800.HK)和小馬智行(02026.HK)同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但略顯尷尬的是,二者首日開盤股價均跌破發行價。
其中,文遠知行發行價為27.1港元,共發行8825萬股,募資22.64億港元。其開盤價23.92港元,跌7.8%,盤中最低23港元,當日收盤價24.4港元,跌幅9.96%,成交額約4.03億港元。
小馬智行發行價為139港元,共發行4824.9萬股,募資64.54億港元。其開盤價124港元,跌10.79%,盤中最低118.8港元,當日收盤價126.1港元,跌幅9.28%,成交額約10.57億港元。
文遠知行、小馬智行行情數據 圖源:同花順
破發并非無跡可尋,此前,兩家公司的ADR(美國存托憑證,便于美國投資者買賣的海外股)在港股市值定價后已出現下滑。
這或許與上市時機不佳有關,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自動駕駛賽道一度成為投資者關注熱潮。彭博社援引了Leverage Shares Plc分析師桑迪普·拉奧(Sandeep Rao)的分析,他表示:“這些IPO的時機存在問題。它們要么晚了六個月,要么早了一年,難以吸引投資者關注。”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漲幅一度領先全球主要股指,但近期市場對過高估值的擔憂情緒升溫,導致港股情緒轉冷。過去一個月,恒生指數已成為表現最差的基準指數之一。
當然,背后也反映出,對于Robotaxi這個高投入、周期長、難盈利的賽道,資本市場仍保持著謹慎態度。相比于遠大的故事,投資者顯然更關注切實的商業化進展。
本次港股上市,文遠知行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得73.44倍超額認購,觸發回撥機制,小馬智行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則獲15.88倍超額認購。
但今年香港市場火熱,富途《2025年H1中國香港及美國IPO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港股有54.8%的企業獲得一百倍以上認購。因此,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的認購表現稍顯平淡。
本次IPO,小馬智行引入5大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約9.32億港元,占基礎發行規模的14.5%,文遠知行則未引入任何基石投資者。
01 上市前的明爭暗斗
高端的商戰往往采用最樸素的展開方式。
此前,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已分別于2024年的10月25日和11月27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與本次不同的是,文遠知行當日兩度觸發熔斷,但小馬智行上市首日卻迎來破發。
這讓二者本就因爭奪“全球Robotaxi第一股”而不佳的關系雪上加霜。隨后,今年6月,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TO樓天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從規模化和無人化兩個關鍵標準衡量,全球Robotaxi領域只有Waymo、小馬智行和百度三家公司“上桌”,其他競爭對手至少落后兩年半。雖直接未點名文遠知行,但意味已經很明顯。
文遠知行CFO李璇隨即在朋友圈暗諷:“好奇一個撞車到美國牌照被吊銷,在北京撞馬路牙子到起火的公司,怎么好意思去diss車隊數量遠比它大、落地比它多得多的公司,怎么好意思說自己比別人強兩年半?”
文遠知行CFO李璇朋友圈 圖源:網絡
其實,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可謂同宗同門的師兄弟,二者的創始人均出自百度自動駕駛團隊,并且都于2017年成立。但由于其業務、技術路線和市場地位都高度相似,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明爭暗斗。
與前后腳登陸美股,爭奪“全球Robotaxi第一股”一樣,此次IPO,二者又為爭奪“港股Robotaxi第一股”而“扯頭花”。10月31日,文遠知行CFO李璇再度在某分析師群聊中“炮轟”小馬知行,而起因則是后者在給香港投資人的路演材料中疑似存在對文遠知行的抹黑行為。
文遠知行CFO李璇群聊發言 圖源:網絡
李璇的反駁主要集中在運營區域、運營數據、技術實力、全球布局方面,這也是Robotaxi企業核心實力的體現。
從二者披露的招股書來看,二者在運營區域方面各有優勢,文遠知行的布局區域更多,小馬智行則主要滲透更具商業價值的一線城市。
目前,文遠知行在廣州、北京、南京、鄂爾多斯、蘇州等11個國家的30個城市運營,其中北京、廣州實現了全無人駕駛運營;小馬智行的招股書中未披露具體的城市數量,但其是國內唯一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大一線城市全無人駕駛運營許可的企業,在北京、廣州、深圳已提供全無人駕駛收費服務,政策許可較為全面。
在運營數據方面,文遠知行從車隊規模和積累里程上稍占上風,有超1500輛運營車輛和5500萬公里的運營里程;小馬智行的數字則分別為899輛和4860萬公里(二者的數據均包含Robotaxi和Robotruck等)。
從海外布局方面,文遠知行的商業化落地區域也要更廣,目前已在阿布扎比商業化運營,小馬智行的海外運營則主要用于測試。
而在網傳李璇轉發的小馬智行路演材料中,確實可以看到上述信息并未被更新,小馬智行也未注明數據的來源。
網傳李璇在群聊中轉發的小馬智行路演材料 圖源:網絡
截止目前,小馬智行未對文遠知行的指控做出回應,但二者的“老東家”百度又下場加入了戰局,同樣直指小馬智行的路演材料的問題。
百度投資者關系總監林娟發布朋友圈稱:“面對某友商在資本市場罔顧事實的詆毀,我們不屑回應。如今,不實之詞愈演愈烈,我方已依法維權。”
百度投資者關系總監林娟朋友圈 圖源:網絡
02 Robotaxi賽道的高壓
從幾個頭部玩家的明爭暗斗中,不難感受到Robotaxi賽道的高壓。
這種高壓也正是爭斗的核心原因。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這兩個生態位極其相似的企業,同樣面臨著巨額虧損和造血能力不足兩大問題,但Robotaxi行業又要求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高額資金進行研發。在這樣的情況下,爭奪更多融資成為了他們必須要做的事。
這也是此次二者再度在港股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3年以來,文遠知行累計虧損約55億元,并且呈現連年擴大的趨勢。
2022年到2024年,文遠知行的凈虧損分別為10.07億元、19.49億元和25.17億元,同時,收入還在連年下滑,分別為5.28億元、4.02億元和3.61億元。2025年第2季度,文遠知行調整后凈虧損約為3.006億元,同比擴大72.2%。
文遠知行&小馬智行2022年-2024年虧損情況 圖源:搜狐汽車
小馬智行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并不樂觀。2022年到2024年,小馬智行的凈虧損分別為10.5億元、8.9億元和19.67億元,累計虧損約39億元。2025年第2季度,小馬智行調整后凈虧損3.299億元,同比擴大52.1%。
從營收規模來看,二者在2025年第2季度的營收分別為1.272億元和1.537億元,小馬智行的收入表現更好。但從收入結構來看,文遠知行的Robotaxi收入占比更高。
第2季度,文遠知行的Robotaxi收入為4590萬元,同比上漲836.7%,約占總營收的36.1%;小馬智行的Robotaxi收入則為1090萬元,同比上漲157.8%,但僅占總營收的7%左右。小馬智行的收入更多來自于Robotruck以及“授權與應用”,分別占到了總營收的44%和48%。
文遠知行&小馬智行收入構成 其中左為文遠知行 右為小馬智行 圖源:搜狐汽車
對于這個“授權與應用”,小馬智行解釋為“向OEM和其他行業參與者提供由軟件許可、硬件和數據分析工具組成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他們還在招股書中提到了與北汽、廣汽、上汽等OEM的合作,但沒有明確合作的范圍。文遠知行則明確提到了與奇瑞推出的,基于WeRide One和星途星紀元ET車型架構共同打造的新一代預裝量產自動駕駛出租車模型CER。
但整體來看,二者的造血能力都亟待提升。一方面,2024年百度智能汽車及自動駕駛板塊的收入約為180億元,已將其拉開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二者還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軍備競賽。
2025年第二季度,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189億元和3.512億元,同比分別上漲50.5%和69%,研發投入比則分別達到了驚人的251%和228%。
在不斷加大研發的同時,二者在美股的融資能力卻在下降。截至美東時間11月6日收盤,小馬智行股價為14.82美元,近1個月下跌約38.40%。此外,今年7月10日,美國做空機構灰熊研究曾發布報告,指控了小馬智行曾經發生的幾起事故。
文遠知行的美股表現更加糟糕。盡管在上市首日兩次觸發熔斷機制,但一年來,文遠知行的股價已從上市發行價15.55美元跌至8.91美元(11月6日收盤價),市值縮水超45%。
在美股融資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二次赴港上市成為二者拓寬融資渠道,以支撐到商業化落地的重要路徑。
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二者均認為市場前景廣闊。從消費者接受度、技術發展、市場需求以及政策監管方面來看,行業都將迎來廣泛的商業化。
這的確與許多專家的觀點一致。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預測:“若Waymo在美國順利推進L4級及以上水平的運營,同時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在國內進展順利,2025年將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突破的關鍵節點。”
也因此,有分析師仍看好這兩支股的長期發展。大和資本市場(香港)有限公司分析師Evelyn Zhang稱,無人駕駛技術未來具有巨大回報潛力,因此相關股仍是不錯的長期投資標的。
“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已向市場展示了清晰可行的技術變現路徑。在全球范圍內,這兩家公司如今已是稀缺的可投資自動駕駛資產。”她表示。
但另一方面,作為AI為數不多的商業化落地場景,這個賽道也涌入了越來越多具有實力的新玩家。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至少5家企業宣布進軍robotaxi行業,其中不乏小鵬、哈啰這類能夠提供整車或出行平臺的企業,以及英偉達、阿里、華為這樣技術和資金雄厚的企業。
自動駕駛的賽道也開始變得擁擠,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的競爭對手絕不僅僅是彼此。
而在敲鐘儀式上,兩家企業也最終達成和解。11月6日上午,文遠知行CEO韓旭與小馬智行CEO彭軍與共同現身敲鐘現場,并友好互動。第一財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二者已和解,雙方的紛爭暫時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