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掀起的減碳浪潮席卷運輸行業過程中,重卡新能源化進程正在加速迎頭趕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重卡銷量突破8.2萬輛,同比激增139.4%,市場滲透率達到13.6%。其中,電動重卡以94%的占比成為市場的絕對主力軍。
繁榮的表象下,電動重卡依舊被困在“短途圍城”之中:港口、礦區等封閉場景或城市短駁運輸仍是其主要戰場,而在物流體系的核心命脈——中長途干線領域,卻長期難以實現突破。
而在今年,超充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產業巨頭的強強聯合更是為電動重卡帶來了突破瓶頸的曙光。
干線困境
補能短板亟待突破
制約電動重卡進軍干線物流的核心障礙在于“續航里程不足”和“補能效率低下”。目前,傳統電動重卡充電需耗時1~2小時,與柴油重卡約5分鐘的加油時間形成顯著差距。而若單純通過增大電池容量提升續航,則會引發“車重增加—載貨量下降—購置成本攀升”的連鎖反應,同時車輛運營的安全隱患也會隨之上升。

為解決純電重卡的里程焦慮,行業主要探索了兩條路徑:換電與超充。換電模式雖起步較早,但受限于換電站高建設成本及行業標準尚未統一,其規模化推廣面臨挑戰,目前尚未成為主流解決方案。

相較之下,超充技術,尤其是兆瓦級超充,今年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業內共識是,電動重卡要實現中長途干線運輸,需匹配高容量、支持大倍率充電的動力電池,目標是在駕駛員休息的3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約500度電的快速補能。而這,就需要依賴兆瓦級超充技術的成熟及配套網絡的廣泛覆蓋。
2025年上半年,包括盛弘股份、星星充電、華為、綠能慧充等多家企業相繼發布重卡專用超充終端產品,上海、東莞、重慶等城市也開始展開重卡超充網絡的布局。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兆瓦級超充技術在電動重卡領域的應用加速落地,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行業新焦點。
產品破局
慶鈴攜手華為推出兆瓦超充重卡
技術升級與超充網絡的建設如火如荼,另一邊,重卡企業在產品端也持續發力。

今年4月,慶鈴聯手華為推出了業內首款支持兆瓦級超充的重卡——鈴界,其產品力與主流電動重卡產品相較,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
鈴界重卡的核心突破便體現在“極速補能”上。該產品搭載華為全液冷兆瓦超充系統,15分鐘即可注入280度電,達到電池總電量352度的80%,將充電耗時較傳統方案壓縮75%,這大幅提升了電動重卡的有效運營時間,徹底釋放了干線運輸的潛能。

與此同時,鈴界還采用了博世高性能電驅橋與先進的碳化硅電驅系統,將系統綜合效率推升至96%。滿載狀態下,車輛百公里電耗約為1.2度,顯著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能量利用率極高,能夠令車輛擁有更長的單次行駛里程。
為了最大化用戶的運營收益,鈴界在“輕量化設計”上也進行了提升。通過創新材料應用和結構優化,整車自重成功控制在9.3噸,相比同級競品輕了15%以上。車身結合空氣動力學優化設計,有效降低風阻系數約20%,進一步優化高速巡航能耗,間接提升實際續航里程。

發布鈴界重卡的同時,慶鈴方面也表示,慶鈴與華為的配合,將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以兆瓦級超充技術重鑄行業生態,實現“車、樁、網”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能夠有效解決電動重卡充電效率低下這一難題。此外,慶鈴也與一眾合作伙伴進行了超充重卡生態戰略合作簽約,致力于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超充生態示范樣板。
以上種種,也令鈴界重卡的運營狀態能夠盡可能趨近于燃油車,擁有了進軍長途干線領域的底氣。
小結:
兆瓦級超充技術的突破及其在重卡產品上的應用,為突破電動重卡的“短途圍城”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它通過大幅縮短補能時間、提升運營效率、優化能耗等等舉措,顯著增強了電動重卡在干線物流場景的競爭力。
然而,超充網絡的規模化建設、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車輛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進一步驗證,仍是電動重卡能否真正在中長途干線領域站穩腳跟的關鍵因素。行業突破“短途圍城”的征程,仍需技術、基建與商業模式的多方協同推進。
但顯而易見的是,在這條路上,慶鈴與華為合作推出的“鈴界”重卡已經搶占先發優勢。從“破局”到“普及”,電動重卡突破干線場景的那天,或許已經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