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寶馬5系只賣出5.9萬輛,比奧迪A6L少2.5萬輛,比奔馳E級也少了六千多輛,庫存卻堆到90天,經銷商賣一輛虧三萬,這畫面夠慘。
豪華車買家最怕掉價。
寶馬把525Li一口降到29萬,二手車直接崩,三年車殘值只剩一半,車商干脆拒收。
想撿便宜的人更不敢下手,怕今天提車明天又降五萬。
價格越砍,形象越掉,原本準備掏五十萬的人轉頭去看奔馳了。
奔馳E級優惠一直控制在十萬左右,限量配色、高配版本照樣排隊。
奧迪A6L把華為智駕塞進車里,政企訂單穩穩拿下。
寶馬除了降價,牌越打越少。
電動車也掉隊。
i5續航標600公里,實測高速跑400公里就趴窩,充電功率150千瓦,隔壁奧迪已經干到270千瓦。
車機卡頓、語音聽不懂、車門傳感器三天兩頭罷工,投訴榜直接沖到第一。
新款還被曝偷偷減掉鋁合金懸架和隔音棉,老車主在論壇集體維權,準車主瞬間勸退。
庫存壓垮經銷商。
華東一家4S店八十輛5系把展廳塞得滿滿當當,占地方六成,每多放一天就多虧利息。
銷售苦笑,賣車賠三萬,不賣壓死自己。
有人要求廠家回購,有人干脆轉行賣新能源。
寶馬終于回過神,開始限產保價,推0首付五年貸,展廳客流稍微回暖。
下一代純電5系續航瞄準700公里,智駕芯片換成高通,上海研發中心擴招三百人,專門為中國用戶改車機。
能不能翻盤,就看明年新車能不能把丟掉的信任撿回來。
降價從來不是萬能藥,尤其在豪華車圈子。
買家要的是面子、是穩定、是技術領先,不是過山車一樣的價格。
寶馬用血淋淋的例子提醒所有品牌:當產品力跟不上,再狠的折扣也只能換來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