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廣州車展上,一場特殊的交車儀式吸引了全場的目光。阿維塔科技董事長王輝、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與品牌代言人姚安娜并肩而立,將新車鑰匙遞到華為員工代表手中。這車企與科技巨頭合作的溫情一幕,讓“自家人選自家車”的信任感“溢出了屏幕”。

圖說:2025廣州車展現場,阿維塔向華為員工交付新車
短短兩個月內,新增超1000名華為員工選擇阿維塔,累計交付已突破4000輛。與此同時,阿維塔10月銷量達13506輛,連續8個月銷量破萬,累計銷量突破21萬大關。這些數字背后,阿維塔正在重新定義“華系車”的競爭邏輯——拒做簡單的附庸,而是做華為智能汽車生態中那個最先跑通、跑深“聯合共創”模式的領跑者。
合作深化,“HI PLUS”模式的底氣、深度與遠見
“阿維塔是和華為合作時間最長、范圍最廣、深度最深的車企!”發布會現場,王輝的發言擲地有聲。

圖說:阿維塔科技董事長王輝
這份底氣,根植于長達六年的并肩前行。自2019年華為車業務剛剛起步時,阿維塔便堅定地站在了華為身邊,共同探索并催生了華為HI模式,并推動其升級為行業首創的 “HI PLUS”聯合共創模式。
合作的“深”,首先體現在牢固的資本紐帶上。今年10月,阿維塔向華為累計支付115億元,完成了對華為持有引望公司10%股權的投資,成為其唯二的外部股東。對于這重獨特的關系,王輝在采訪中一語道破核心:“我們既是華為最緊密的合作伙伴,也是華為引望的股東。”他更透露了雙方高層不容有失的決心:“當時投資華為引望時,上層批準時下了兩個指標:指標一,阿維塔必須成功;指標二,引望必須成功。兩個都成功才算成功。所以我對華為說,我們是一起的。”
這種“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正將合作從技術賦能推向一場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在產品層面,阿維塔是目前華為乾崑系唯一擁有量產車型的品牌,華為最前沿的技術如乾崑智駕ADS 4等,將在阿維塔產品上率先量產。雙方已啟動第二代產品的聯合共創,首款車型定位百萬級旗艦大六座SUV。在渠道與服務層面,阿維塔與華為聯合打造的華為乾崑高效標桿店已經落成,從硬件形象、服務禮儀到流程體驗,全面重塑高端服務標準。
然而,隨著華為官宣“一塔兩境五界”的新格局,合作品牌增多,外界不免擔憂華為對車企的賦能會被稀釋。對此,王輝展現了非凡的戰略定力與遠見:“生態做大后,在產品策劃時反而會使每家產品競爭力更強,無論是體驗還是成本管控。如果這個圈很小,未來競爭力提升會越來越難。”這份著眼于整個生態健康度的思考,讓阿維塔跳出了零和博弈的狹隘視角。
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進一步補充了內部的共識:“就拿入股華為引望來說,我們是真的想做成平臺化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因為單一品牌負擔不起這種投入。我們認為整合的平臺化方案,更有利于中國整個汽車產業的突破。”
戰略的藍圖需要高效的執行機制來落地。為了將戰略優勢轉化為勝勢,王輝指出,合作機制本身也在進化,未來在決策層面將進行重構。“可能某些事由阿維塔的人決策,另一些由華為引望的人決策,就是要重新調整明確決策授權,構建高效、快速的決策機制。”這一切的深化與變革,都清晰地指向了靳玉志在發布會上概括的那個共同目標——“一個團隊、一個目標、一套打法、一舉成功”。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
品牌突圍,在共性格局中塑造不可復制的個性
手握華為這張“王牌”,阿維塔的決策層卻異常清醒。王輝在采訪中直言:“CHN模式及與華為的合作雖屬于稀缺戰略資源,但不是說阿維塔可以躺贏,將其作為唯一的競爭資本。關鍵在于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構建阿維塔自身的品牌競爭力。”
這種品牌競爭力的構建,始于對獨特審美話語權的確立。 “阿維塔是華系車中最好看的。”代言人姚安娜在車展現場的分享簡單而直接。來自華為二公主的贊美并非全然感性,而是基于阿維塔從創立之初就選擇的戰略路徑:通過原創的、極具辨識度的設計來樹立品牌。
王輝回顧這一選擇時坦言:“第一代產品選擇哪一條路,是走造型獨特化、立品牌的路徑,還是走更大空間、更多人群的路徑,當時誰也不敢說哪條一定成功。我們選擇了更傾向于立品牌的路徑,就要去接受現在的銷量結果。”在他看來,正是這種早期對品牌獨特性的堅持,將在華為生態日益壯大的未來,轉化為阿維塔最核心的差異化優勢。
確立品牌調性只是開端,將聯合共創的勢能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體驗,才是將優勢固化的關鍵。除了領先的智能駕駛,阿維塔與華為正將“共創”延伸至用戶生態。10月底,雙方聯合發起的“阿維塔×華為乾崑智駕城市公開賽”,吸引了全國299座城市、2.4萬名用戶參與,讓技術在真實場景中征服用戶。王輝透露,近期他花了大量精力在營銷和服務提升上,每天至少要花2個小時去閱讀阿維塔內容下的用戶評論,發現提升用戶體驗感的關鍵在于終端人員“從內心是不是認可品牌,認可應該提供這樣的服務”。為此,阿維塔正導入華為“空姐級”的服務禮儀標準,旨在提供功能價值之外的情緒價值。
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
任何品牌的長期立足,最終都離不開可持續進化、覆蓋主流細分市場的產品矩陣。 陳卓在分析銷量提升路徑時,客觀地指出了當前的短板:“在5米左右的空間性和功能性需求上,阿維塔的供給是缺失的。”但他隨即給出了清晰的解決方案:“在第二代產品上,阿維塔會著重補齊細分市場的供給,同時結合不同用戶需求,銳化產品形象并擴大用戶受眾。”到2030年,阿維塔與華為將聯合推出17款產品。明年,阿維塔將迎來產品大年,有4款共創產品投放市場。
這一系列“內修外拓”的品牌行動,正同步在全球戰場上有序鋪開。數據顯示,目前,阿維塔已進入34個國家和地區,并于車展期間宣布正式進入南美市場。未來幾年,阿維塔將繼續加快海外步伐,并由陳卓親自抓管,目標是在2030年進入超80個國家和地區,布局超700個渠道。
盡管前景可期,但王輝與陳卓都毫不避諱當前所面臨的挑戰。陳卓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內部討論下來,月銷3萬可能都還達不到第一輪的生存門檻,所以我們既客觀看待團隊和經銷商體系的成長,同時有非常強的危機意識。”王輝則指出第一代渠道缺乏高端品牌經驗,必須全面變革;而阿維塔與華為雙方團隊的聯合共創,更是需要“充分的打和”,先“打”,后“和”。正是這種對能力的磨煉,才能真正將外部資源內化為自身競爭力。
記者手記:阿維塔,走向“更華系的自己”
在廣州車展的喧囂與阿維塔管理層坦誠的分享之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阿維塔。它既享受著深度綁定的戰略紅利,也直面著生態內部的競爭壓力;既承載著“必須成功”的極高期望,也行走在一條充滿挑戰的自我革新之路上。
其未來的全部想象力,正蘊含在這種深刻的辯證關系之中。左手緊握華為技術生態這張王牌,右手則在拼命打磨屬于自己的品牌王牌——這種在“借力”與“自立”之間尋找平衡的智慧,正是阿維塔“華系進化論”的核心密碼。
這條路,注定不易。它要求阿維塔在“共生”中完成“自成”,在“借勢”中實現“獨立”。這不僅是阿維塔的課題,也是所有在巨頭生態中成長與壯大的品牌,所必須解答的終極命題。阿維塔的探索,因其先發地位和合作深度,無疑為整個中國智能汽車產業提供了一個極具價值的觀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