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去年因誤用智能輔助駕駛導致交通事故激增47%的嚴峻現實,一場關于智能駕駛安全認知的革新正在廣州悄然進行。
“輔助駕駛并不等于自動駕駛,在輔助駕駛階段,實際上是一個人機共駕的階段,人是駕駛安全第一責任人。”地平線副總裁呂鵬在“智駕時代?安全‘必修課’”智駕安全公開課上的發言斬釘截鐵。

11月22日,由網易與地平線聯合主辦的這場安全公開課匯聚了技術權威、民生KOL與媒體力量,直面智能輔助駕駛普及路上的認知鴻溝。
活動當天,地平線同時宣布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已獲得國內外10家車企品牌、超20款車型的定點合作,標志著這一系統正式進入規模化量產新階段。
認知“偏差”
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在中國正迎來高速發展期。據公開課披露的數據,預計到2026年初,交付新車的城市領航輔助駕駛功能滲透率有望超過20%,高端車型市場滲透率將超過50%。
技術躍進背后,安全隱患卻不容忽視。
2024年全國因誤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導致的交通事故同比激增47%,其中62%發生在高速公路場景。
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張齊在活動中指出:“認知誤區已成為智能輔助駕駛安全最大隱患。”不僅需要技術突破,更需要一場全民認知的革新。

呂鵬在《輔助駕駛的正確打開方式》主題分享中詳解了新老司機應用智能輔助駕駛的正確方法,為公眾建立科學認知奠定基礎。他強調,智能輔助駕駛的核心是防御性駕駛,預判風險比緊急避險更重要。
技術“基石”
作為此次安全公開課的合辦方,地平線及其HSD系統成為關注焦點。
地平線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搭載了“智駕六代機”征程6P芯片,擁有560 TOPS的超強算力和多核異構計算資源。

基于征程6P的高效計算支持,地平線HSD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構,融入強化學習能力,具備系統時延低、防御性駕駛能力強、橫縱向絲滑控車、持續自我進化等核心優勢。
在實際道路體驗中,HSD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例如遇到臨時施工區,無需停頓即可快速生成解決方案;面對鬼探頭、極限cut-in等突發場景時,系統反應迅捷,紅綠燈啟停響應達到毫秒級。
在直角路口、連續直角路口等視覺盲區場景,HSD能夠主動降速,與人類駕駛員先觀察再通行的駕乘體感一致。
智駕“激辯”
本次公開課的重磅環節是一場由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博士、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張齊以及交通普法節目《譚談交通》主持人譚喬參與的圓桌論壇。
三位專家圍繞智駕安全底層邏輯、人機共駕及技術普惠等話題展開深度交流。

針對“新手用智能輔助駕駛,更危險還是更安全?”的問題,余凱認為智能輔助駕駛是高速發展的成熟技術,需科學審慎看待。
他巧妙地以騎馬為喻,生動闡釋了人與智能輔助駕駛在事故中的因果關系:“馬會自動駕駛,會繞行避障,但是如果馬行差踏錯,騎手也要勒一勒韁繩,令其回到正軌。”

譚喬則從用戶和普法角度出發,認為新手界定應看對智能輔助駕駛的熟悉度而非駕齡。他同時呼吁將智能輔助駕駛使用培訓納入駕校考核,讓新手從一開始就建立正確認知。
在算力與體驗關系的討論中,余凱表示:“算力決定體驗上限,軟件好不好,決定這個上限是否真正兌現。”他從生物學角度類比,人類大腦有1000億神經元,相當于5000T算力,下一代智能輔助駕駛芯片算力大約能達到2000T,已經非常接近人類大腦。
“普惠”未來
對于行業發展趨勢,余凱表達了明確觀點:“科技未來一定是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是豪車的專屬,是每個老百姓每天出行的標配。”
據他透露,目前搭載地平線HSD系統的15萬元級車型,已經具備實現與百萬級豪車相似的感知范圍與決策精度。未來2-3年內全場景城區智駕將成為各類車型標配,甚至覆蓋6-8萬低價車。
地平線的量產進展支撐了這一判斷。目前,征程家族量產出貨已突破1000萬套,地平線成為國內首家達成千萬級出貨量的智駕科技企業。

作為地平線HSD全球首搭車型,星途ET5已全面啟動預售,并將于11月28日正式上市,開啟大規模量產。同時,全新合作車型風云T9L與iCAR V27也在廣州車展正式亮相,兩款新車同樣搭載地平線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和征程6P。
安全“內核”
在整個公開課中,安全始終是核心關鍵詞。地平線恪守“反炫技、反夸大”的克制哲學,構建業界最大規模的主動安全測試場景庫。
呂鵬介紹,地平線已覆蓋超3萬場景數據集,完成超1000萬公里大里程回灌,并榮獲全球首張且唯一的ISO 8800 AI功能安全認證。

截至目前,地平線已陪伴超600萬家庭安全出行,累計護航里程超百億公里,切實筑牢用戶信任基石。
譚喬在討論中幽默地將當前人機共駕階段比喻成傳呼機,認為是技術成熟前的過渡形態,未來會被完全無人駕駛替代,“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

張齊則展望未來,認為“安全優先”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用戶對輔助駕駛的性能邊界認知和正確使用輔助駕駛功能的共識已經形成。
技術普惠與安全認知的協同前進,正是中國智能駕駛產業發展的關鍵。隨著HSD系統在未來3-5年達成千萬量產目標,高階輔助駕駛將不再是豪華車的專屬,而成為普通人日常出行的標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