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不斷萎縮的大環境下,廣汽豐田堅持“油電同強 油電共進”方針,并取得了正增長的可喜成績。
2025年廣州車展期間,廣汽豐田全新換代威蘭達與鉑智7的“油電雙車”組合拳,打出了合資品牌智電轉型的第一張王炸。以20萬內最好油車與20萬級純電豪華旗艦第一車的強大產品力,印證了“油電同強 油電共進”是可行的。更以“豐田標準+中國科技”的融合創新,為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生存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不跟風
拒絕唯電誤區,充分尊重消費者多元需求
目前國內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但是,仍有一半消費者選擇燃油車。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在車展發布會上指出,廣汽豐田之所以堅持推出技術先進、高度智能化的燃油車(含混合動力車型),正是尊重和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全新換代威蘭達的上市精準擊中了市場需求。作為全球1500萬用戶驗證的經典車型,這款“下一代油車”通過電車級的域控電子電氣架構,給油車裝上了聰明的大腦:新一代豐田TSS 4.0智駕系統將油車的輔助駕駛體驗拉平至主流電車水準,豐田專為中國市場自研的智能座艙終結了油車“智能落后”的刻板印象,第五代THS混動技術則在油耗與動力間找到完美平衡。這種“讓油車更智能”的進化邏輯,既回應了300萬中國家庭對豐田品質的信任,更以“20萬內最好油車”的產品力,重新定義什么是國民需要的智能化油車。

眼下,20萬級純電轎車賽道明顯有些“迷失”。玩家們要么沉迷于性能參數的內卷,要么陷入科技配置的軍備競賽。反觀鉑智7,它沒有隨波逐流,而是以“均衡全能”精準切入成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這看似是一種差異化策略,實則是一種高維打法。并且,依托于自身強大的開放整合能力,其已將業界最優的資源“為我所用”。

鉑智7融合華為智能生態、Momenta智駕算法、小米硬件生態等國內頂尖科技,并與豐田92年的造車底蘊深度融合,以其大廠品質基因和高安全標準,構建起了最佳的技術生態整合能力,實現智能體驗精準躍升的同時,保障了產品體驗的可靠穩定性。比如Momenta R6大模型智駕配備了激光雷達,并追加了14件豐田ADAS要件,以確保“好軟件”體驗的同時,也要有“好硬件”做安全性能冗余,讓智駕輔助“雙商在線。其優化了復雜路況下的感知精度,讓智駕功能從“錦上添花”變為“實用保障”。

這種“科技融合共創”的智慧,恰是在廣汽豐田對用戶多元需求的細膩洞察中,逐步沉淀、生長而成的。它并非單純的技術堆砌,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為根,將不同人群的真實痛點、場景化需求,轉化為科技落地的具體方向。

而在用戶感知強烈的“豪華體驗”層面,“532”大車格、NASA推薦乘坐角度的零重力座椅、奔馳S級同款半苯胺皮質座椅、百萬級豪車同款的真木飾條、雅馬哈全景聲等悉數配備,這些過往豪車才有的高價值配置這一次被一次給齊。
此外,鉑智7的雙腔空懸也沒有停留在“有無”的硬件比拼,而是通過豐田GR與雷克薩斯團隊對懸掛、底盤進行整體的聯合調校,讓懸架既能在城市路況下過濾細碎顛簸,又能在高速過彎時保持車身穩定,兼顧了家庭出行的舒適性與駕駛樂趣。

鉑智7的實踐證明,純電豪華的下一階段,比拼的不是誰的配置更多,而是誰的配置更懂用戶。這份“懂”,恰是通過“科技生態”與“豪華價值”的深度融合來落地。它跳出了堆料式豪華的窠臼,以20萬級純電豪華旗艦第一車的身份,重新定義了純電時代的豪華內核。它用懂用戶的科技生態打破了配置競賽的僵局,用觸手可及的豪華價值重塑了20萬級純電市場的標準,最終讓旗艦級豪華不再是高價位的專屬,而是每一位用戶都能真實感知的品質生活。
不固守
用“豐田式融合”激活本土電動化潛力
若說“不跟風”體現了廣汽豐田對市場需求的敬畏,那么“不固守”則彰顯了其對合資品牌智電轉型瓶頸的突破。

廣汽豐田“油電同強”的深層價值,在于打破合資品牌延續數十年的外方供給技術、中方做市場的傳統邏輯,并構建起“全球標準筑基+本土創新賦能”的新型合作生態。這種范式革命,正是其能在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的背景下,逆勢增長的核心密碼。
這種融合首先體現在研發話語權的重構上。傳統合資模式的致命短板,在于外方主導的研發體系難以快速響應中國市場的智能化迭代,中方團隊則困于“執行角色”難以將用戶痛點轉化為產品創新。豐田通過推行中國首席工程師(RCE)制度,讓深諳本土需求的中方工程師全面執掌商品企劃、設計開發全流程,從組織架構層面徹底破解了這一困局。

鉑智3X能成為現象級爆款、鉑智7未上市便引發高關注,正是這一制度的直接成果。這種權責重構不是對全球標準的否定,而是讓中國創新在豐田品質框架內精準落地。鉑智7的鴻蒙座艙不單單要通過華為的生態適配測試,更要滿足豐田全球統一的安全驗證標準;全新換代威蘭達的域控架構既要實現電車級智能體驗,又需延續豐田的高品質可靠基因。

這種雙向賦能在技術融合上體現得尤為深刻。廣汽豐田沒有陷入“全棧自研還是技術采購”的二元對立,而是以“豐田式融合”打造差異化優勢。在純電領域,與華為、Momenta等的合作不是簡單的部件堆砌,而是聯合定義需求。這種“不為我有,但為我用且為我優”的開放心態,既避免了全棧自研的長周期陷阱,又擺脫了技術采購的被動局面,為合資品牌提供了技術整合的新范本。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范式革命催生了“責任共擔”的行業新生態。針對純電用戶最核心的安全焦慮,廣汽豐田行業首創“廠家三擔責”政策,承諾電池自燃、智能泊車輔助事故、電池衰減全擔責,這種底氣源于“本土創新+全球驗證”的雙重保障。這種主動擔責的姿態,實質是合資品牌從“賣產品”向“提供完整價值服務”轉型的縮影。
“豐田標準+中國科技”并非簡單的“1+1”疊加,而是形成了相互賦能的閉環。中國科技的融入,讓豐田全球標準在新能源時代煥發新活力;而豐田標準的堅守,又為中國科技提供了品質背書。這種雙向賦能,讓廣汽豐田既擁有自主車企的本土化速度,又保留合資品牌的全球化品質,徹底打破了本土化個性需求與全球品控不可兼得的認知。
廣汽豐田以全域改革開創“合資2.0”新局面
廣汽豐田啟動的全域深化改革,是合資品牌向2.0時代邁進的制度保障。在“聚變2030戰略”指引下,廣汽豐田“油電同強”戰略憑借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與完善的體系支撐,構建起獨有的競爭優勢,成為合資陣營破局的關鍵樣本。

從市場層面看,其優勢在于精準平衡“存量守局”與“增量開拓”。面對仍占半壁江山的油車市場,廣汽豐田拿出了全新換代威蘭達,重新定義智能化油車的標準;在新能源賽道,鉑智3X上市銷量口碑雙豐收、鉑智7更是亮相即頂流,通過精準覆蓋多元化用戶需求,廣汽豐田形成了油車保基本盤,新能源車拓增量的穩固格局。
更關鍵的是,完善的體系能力為戰略落地保駕護航。從1000家縣級鉑智體驗店建設、“經銷+代銷”渠道革新,到油車動力總成終身質保、電車“廠家三擔責”,廣汽豐田以“產品-渠道-服務”全鏈路保障,既化解用戶對油車智能、電車安全的顧慮,又為長期增長提供支撐。

在廣州車展發布會上,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表示,通過研發體制改革、電車站穩腳跟、油車持續進化,廣汽豐田爭取用三年時間,重回百萬產銷。他提出,2026年廣汽豐田銷量要突破80萬輛,2027年同比增長超過10%,2028年全面沖刺百萬產銷。
廣汽豐田“油電同強”的實踐,本質上是對轉型二字的重新定義。汽車產業的變革,從來不是燃油與電動的路線之爭,而是“用戶需求”與“技術創新”的匹配之爭。無論是全新換代威蘭達對油車價值的重塑,還是鉑智7對純電豪華體驗的定義,其核心邏輯都是“以用戶為中心”,不替用戶做選擇,而是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對的產品”。
不固守傳統技術,也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讓技術服務于用戶體驗。唯有尊重市場、尊重用戶、堅持創新、擁抱變化的合資車企,才能在時代浪潮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