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一場高調發布會上,SoftBank 創始人孫正義宣布:將在2025年內部署10億個AI代理(AI Agents),每個成本僅0.27美元/月,總年投入32億美元,目的是全面替代程序員與知識型員工,進入“人類編程的終結時代”。
這一消息在AI界引發震動,但對電信行業來說,這或許是一次新范式遷移的起點。
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莫過于中興通訊:作為中國ICT基礎設施提供商,它是否準備好接住這場agentic AI大潮?
01|SoftBank“AI代理革命”全面提速,勞動力結構將被重塑
孫正義提出的AI代理系統具備以下核心特征:
- 按人類員工 × 1000 的比例部署AI代理,用于模擬其全部思考路徑;
- 每個代理成本約40日元(0.27美元)/月,大幅低于人工;
- 以編排式智能體協作代替程序員與管理者,支持365×24小時運行;
- 最終目標是構建“由數萬億AI代理構成的社會”,實現AI為AI服務。
這一構想在大型通信設備商眼中,其潛在價值不僅限于研發流程替代,更指向了通信系統從“人控架構”走向“智能自治”的新階段。
02|中興通訊已具備先發優勢:從“數智中興”到“AI原生網絡”
中興通訊近年來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AI原生網絡”戰略,在AI賦能網絡自動化方面已積累深厚實踐,構成與agentic AI對接的天然入口。
中興相關進展包括:
- 大模型平臺“星云大腦”:融合通用大模型與行業專屬知識圖譜,具備Agent調度能力;
- 無線網“數字孿生+智能代理”體系:在RAN運維場景中已部署過百類AI策略;
- ZSmart OSS系統:結合AI自動建模、預測性維護、根因定位,與Agent編排框架高度契合;
- 自動駕駛網絡(ADN)成熟度3級部署實踐:實現部分自主分析與閉環控制;
- 高性能AI芯片支持和多云部署平臺:為千億級AI代理分布式運行提供計算與資源支撐。
換句話說,中興已在**“Agent+運營商場景融合”**上走在中國廠商前列。
03|SoftBank是運營商,也可能是未來客戶,中興是否具備承接能力?
SoftBank 本身就是一家融合運營商與資本的“超級集成體”,其AI戰略的落地很可能帶動亞洲范圍內運營商跟進部署 agentic AI 體系,包括:
- 用 AI 代理代替 NOC/SOC 層人員,進行網絡優化與自動配置;
- 用 AI 編排網絡切片資源,實現多業務場景下 SLA 保證;
- 將 AI 代理嵌入邊緣側,實現 MEC 上的智能卸載與本地閉環。
對于中興而言,這些需求恰是其To B產品線的擅長之處。
中興具備如下優勢:
- 端到端網絡感知能力:提供從無線接入到核心網到BSS的全域數據;
- 定制化Agent接口與模型訓練能力:可根據客戶業務特性部署本地知識庫與中臺;
- 與運營商的生態接口打通經驗:具備服務日本、東南亞、歐洲市場大型客戶的交付經驗。
如果未來SoftBank將AI代理方案外溢輸出或標準化開放,中興通訊極可能成為其中的AI Agent編排合作方、Agent微服務供應商或邊緣AI平臺提供者。
04|中國場景下的思考:AI代理替代程序員,中興是否要內部試點?
從長遠來看,孫正義所描繪的方向并非不可復制。對中興通訊而言,在內部研發、交付、測試、市場運營中推動AI代理替代人工,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機會窗口。
例如:
- 用Agent接管傳統Java/Python腳本的自動生成、測試;
- 在交付中,由Agent進行客戶文檔、網絡設計、參數調優模擬;
- 在市場與投標中,代理可進行客戶意圖理解、產品匹配和初步響應;
- 在客服場景中,部署具備上下文記憶與策略協商的Agent,超越傳統Chatbot。
這些若能實現,即可推動中興“軟硬件+AI大模型+行業能力”的全鏈路自驅動閉環。
結語:AI代理時代,中國廠商能否定義范式?
SoftBank的“10億AI代理”戰略只是序章,真正的變革是:誰能構建起萬億AI代理社會的“底層平臺與生態體系”。
中國廠商能否借此實現彎道超車?
中興通訊,正站在技術路徑、應用場景和全球運營經驗的交匯點上。如果能抓住agentic AI帶來的范式轉變契機,或將成為定義“AI原生網絡”時代的全球核心玩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