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車主還在為換電排隊時,比亞迪車主早開到家了。
七月新能源中高端市場爭奪戰(zhàn)白熱化,比亞迪用全棧自研技術把安全、成本、體驗做到極致,硬生生把行業(yè)競爭拖進拼基本功的賽道——這才是中國新能源該有的樣子。
刀片電池穿刺實驗視頻都刷過吧?
冒煙不起火背后是材料到結構的整套安全邏輯。
比起某些品牌碰撞后電池包起火的社會新聞,車主深夜充電不必擔驚受怕才是真痛點。
漢EV那605km續(xù)航背后沒有堆電池包厚度,靠的是電芯直接集成到包體的CTB技術,底盤空間利用率多出15%,后排乘客終于不用蜷著腿坐車。
蔚來換電站三分鐘很炫,可全國兩千座站點覆蓋成本攤到每臺車近三萬。
比亞迪把磷酸鐵鋰度電成本壓到六百塊,充電樁鋪進縣城汽修店,車主保養(yǎng)時喝杯茶的功夫電量回滿。
更別說自持鋰礦和半導體工廠,IGBT芯片不受國際供應鏈卡脖子,三月行業(yè)漲價潮里全系車型指導價紋絲不動。
加速3.9秒的數(shù)據(jù)噱頭之外,32.8米百公里剎停距離才是真功夫。
試駕過就知道底盤調校帶著德系味道,過減速帶濾震干脆,轉向虛位比Model 3少兩度。
隔音棉塞滿輪拱和防火墻,120碼巡航時中控屏導航語音還聽得清清楚楚。
但智能化這塊短板藏不住。
高速領航輔助過閘道總要人工接管,車機語音識別率雨天掉三成。
騰勢N7激光雷達版演示視頻很酷,實際交付版本還在和供應商扯皮算力分配。
特斯拉FSD雖然水土不服,人家影子模式數(shù)據(jù)收集確實跑得更早。
這波站比亞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