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生活服務巨頭的角力正從傳統外賣戰場,延伸至具身智能賽道。
藍鯨科技記者獲悉,今日,千尋智能宣布完成 6 億元 Pre-A + 輪融資,由京東領投;眾擎機器人宣布完成兩輪融資,其中 A1 輪由京東領投;逐際動力宣布新一輪融資亦獲京東戰略領投。據悉,這三筆投入精準覆蓋從 AI 大腦、機器人本體到場景落地的全鏈條,戰略布局意圖清晰。
對此,京東相關負責人向藍鯨科技記者回應稱,目前公司高度重視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內的技術熱點。未來將聚焦供應鏈場景,持續通過內部技術創新和外部投資等方式來構建技術創新生態。
而此前,美團也加速落子,將自變量機器人、星海圖、銀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業納入投資版圖。
在具身智能賽道布局中,京東選擇了一條更強調垂直整合的路徑。
今年3月,京東成立具身智能專項部門,由前商湯科技副總裁沈徽掌舵,明確釋放出加碼該領域的決心。7月,其推出關鍵整合平臺 “JoyInside”,旨在輸出京東在客服、數字人、導購等場景積累的智能交互能力,目前已接入包括 MagicDog Pro 四足機器人和眾擎 PM01 在內的多款產品。該平臺的核心目標直指成為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大腦”供應商,串聯起京東具身智能的整體布局。
在生態構建層面,京東投資的千尋智能、眾擎機器人與逐際動力,雖看似獨立,實則如同緊密咬合的齒輪。
其中,千尋智能聚焦“AI 大腦”,由前珞石 CTO 韓峰濤與清華博導高陽領銜,其核心突破在于自研的 VLA 模型“Spirit v1”。該模型能指揮機器人完成桌面整理、扔垃圾、座椅歸位等辦公室任務,實現了“任務多樣性、泛化能力及成功率的三重躍升”,為京東機器人生態提供了強大的算法支撐。
眾擎機器人則補強 “本體” 環節,創始人趙同陽來自小鵬機器人團隊 “鵬行智能”。公司的技術特色在于融合傳統運控與強化學習技術,打通運控、力控、規控等模塊,產品線覆蓋從雙足到全人形的多樣化形態。這種彈性化的本體布局,使其能針對不同場景需求提供最優硬件載體。
而逐際動力承擔 “場景落地” 重任,其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完成量產準備,將于下半年公開發售。據了解,逐際動力雙足機器人 TRON 1 已在巡檢、安防、配送等場景開展規模化探索,為京東的業務場景提供切實可用的解決方案。
一位機器人行業研究員向藍鯨科技指出:“京東通過 JoyInside 平臺接入多款機器人產品,正逐步形成‘技術輸出-產品銷售-數據反饋’的良性生態循環。” 這一模式的市場潛力已得到初步印證 —— 今年 618 期間,京東平臺上具身智能機器人品類的銷售額同比增長 17 倍,爆發式增長的數據有力佐證了其系統性布局的初步成效。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團 “廣撒網” 式的投資策略。2024 年以來,美團已在具身智能領域出手 8 次,近期又將自變量機器人、妙動科技、銀河通用、它石智航等企業納入版圖。從這些投資來看,其邏輯清晰指向 “具身大腦 + 本體” 的全矩陣覆蓋,不押注單一技術路線,而是通過廣泛布局構建技術容錯空間。
這種戰略差異的根源,在于兩家企業業務基因的深層分野。
業內人士段風向藍鯨科技記者分析:“京東依托二十余年積累的 3C 渠道優勢,目標不僅是銷售機器人,更旨在通過‘JoyInside 認證’體系打造‘買機器人上京東’的用戶心智,構建硬件生態閉環。美團的核心驅動力則來自其龐大的本地生活服務網絡,700 萬騎手與 360 萬商戶構成的豐富場景,使其將具身智能視為降本提效的關鍵工具。”
事實上,當前具身智能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熱度。超高關注度之下,2025 年上半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融資額刷新紀錄。
七月剛過一半,星動紀元、它石智航、星海圖等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已完成新一輪融資。據 IT 桔子數據,截至目前,該領域共發生 87 起融資事件,已披露融資金額達 109 億元。而 2024 年全年,行業融資事件為 56 起、總額 50 億元。這意味著,僅半年時間,人形機器人融資的數量與金額均實現近乎翻倍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