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深圳突然扔出個解決方案——華為牽頭搞的全國首個"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在寶安啟用了。這事有點東西,等于給機器裝上會學習的眼睛和手。
看看他們落地的東西就明白不是玩概念。首批九個項目全是硬核場景:油田巡檢機器人爬陡坡、螺絲裝配精度超老師傅、焊接火花里識別缺陷。關鍵是機器能自己適應產線變動,今天做手機明天改做家電,流水線自己重組。寶安那些電子廠老板們該樂了,畢竟用工荒愁死人。
其實華為選寶安不是偶然。早調研過這里四百多家智能企業扎堆,螺絲擰到芯片全產業鏈齊全。政府年初就砸550億規劃人工智能集聚區,這次直接讓華為帶著大模型和算力下場陪跑。最聰明的是搞技術交易平臺,讓實驗室成果明碼標價買賣。聽說三年內要孵化十個實體產品,小廠不用自己砸錢研發就能用上智能產線。
焊槍火花里蹦出的技術革命,這次真到車間了。等機器人學會換刀片調參數,制造業夜班招工廣告怕是要少一半。不過話說回來,當機器連擰螺絲都比你手穩,廠里老師傅們該琢磨新活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