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這事吧,新手怕刮蹭,老手也煩窄車位。
比亞迪最近搞了個大動作,7月17號直接宣布:用他家天神之眼的智能泊車要是出事故,只要是系統的問題,車企全賠。
這算是給那些不敢用智能泊車功能的人兜了底,確實比那些光喊高科技、出事讓用戶自己扛的車企強不少。
技術這東西,敢拍胸脯擔責總歸讓人更踏實點。
比亞迪敢這么干,背后真不是空口說白話。
他們攢的海量停車數據不是擺設,各種刁鉆車位環境都喂給系統學習了。
你看那些具體功能,窄到后視鏡得自動收起來才能進的車位能停,歪歪扭扭的偏置車位也能搞定,連車庫頂上垂下來的管道都能識別避開。
這些細節功夫做足了,事故概率才能壓下去。
說白了,沒這套軟硬件打底,賠幾次就夠車企喝一壺的。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智能駕駛責任劃分本來就一團亂麻,車企突然主動攬責,倒顯得有點微妙。
這事兒吧,得看兩面。
好的方面,車企愿意賠錢,用戶用著肯定更放心,總比過去扯皮強。
用戶多了,系統暴露的問題就多,修得也快,對技術進步是好事。
但別扭的地方就在“責任誰說了算”這個死結上。
系統異常還是操作失誤?
最后判定權捏在車企手里,后臺數據也是他們的。
消費者真碰上事兒,容易陷進數據不對等的坑里,維權還是費勁。
那些所謂的用戶協議,小字條款一藏,責任范圍有多寬?
怎么算系統失誤?
含糊地帶還多著呢。
所以別光顧著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