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合資品牌在華份額跌破30%的警報頻頻拉響,豐田卻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成績單。
今年1-6月,豐田(含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狂銷83.77萬輛新車,同比增長6.8%——這相當于每天有超過4600位中國消費者選擇豐田。更令人矚目的是,截至7月中旬,豐田在華累計銷量突破2500萬輛大關,成為日系車企中首個撞線這一里程碑的品牌。
銷量亮點速覽:
廣豐穩增:廣汽豐田半年賣出36.42萬輛,凱美瑞單月破2萬、賽那連續四月超8000輛,“三旗艦”(凱美瑞、漢蘭達、賽那)銷量占比近半。
一豐猛沖: 一汽豐田銷量達37.78萬輛,同比大漲16%,電動化車型與TNGA-K平臺以上高端車型占比雙雙突破50%和60%。
雷車獨秀:雷克薩斯進口車超8.5萬輛,成豪華進口陣營唯一正增長選手。
這份逆勢成績單背后,豐田悄然完成了三把關鍵鑰匙的鑄造。
第一把鑰匙:決策權,真正交到中國人手中
今年初,豐田中國迎來歷史性調整——董長征任副董事長,李暉出任總經理。這是豐田入華數十年來,首次由中國面孔執掌核心管理層。
變化早有伏筆。2023年,豐田將其全球最大海外研發基地(常熟)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2025年,大刀闊斧整合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比亞迪豐田研發資源,構建起獨立于日本總部的中國本土研發體系。決策權,真正東移。
更關鍵的是建立了“中國首席工程師”(RCE)制度。車輛開發負責人必須是中國面孔,他們最懂本土需求。上海車展亮相的鉑智3X、bZ5等四款戰略新車的中國總工程師首次集體走到臺前,正是這一體制的強力輸出。
“要造出真正滿足中國消費者的車,必須用中國人的頭腦和方法,聚焦中國人的思維。”李暉的這句話,點透了豐田本土化戰略的核心。
第二把鑰匙:“油電同智”,兩條腿必須都硬氣
面對中國復雜多元的市場,豐田沒有ALL IN純電,而是選擇了更務實的“油電同智”雙軌戰略:
燃油基本盤持續加固:卡羅拉、凱美瑞、漢蘭達等經典燃油車型憑借可靠性和口碑,銷量依舊堅挺。
純電攻勢精準卡位:鉑智3X以低于11萬的起售價殺入主流區間,6月交付超6000輛,累計訂單破3萬、交付超2萬輛——親民定位顯成效。
第三把鑰匙:深度“結盟”中國科技力量
豐田深知,智能電動車的下半場,生態合作是必修課:
智能座艙:漢蘭達、凱美瑞接入騰訊生態;廣豐鉑智7將首發搭載華為鴻蒙座艙5.0與小米“人車家”生態。
智駕升級:鉑智3X與Momenta合作的智駕系統年內通過OTA解鎖近50項新功能。
三電技術:鉑智7將采用華為DriveONE電驅系統,廣豐成為首個同時牽手華為、小米的合資車企。
更重磅的是制造本土化:繼特斯拉后,豐田在上海獨資投建雷克薩斯純電工廠,由豐田全球電動車總裁加藤武郎親自掛帥。全新一代雷克薩斯ES選擇在中國全球首發——豐田章男“讓全球領導者來華親自打磨電動車”的決心,正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