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最近在看豪華純電 SUV,那一汽奧迪 Q6L e-tron 絕對是繞不開的一款車。畢竟是奧迪和保時捷聯手搞出來的 PPE 平臺國產車型,光這出身就夠吸引人了。但買車可不是看個熱鬧就行,得知道它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日常開著方不方便,后續養車省不省心。今天就用大白話跟你好好嘮嘮,從選款到用車,把那些藏在參數背后的實用信息扒得明明白白。
目前 Q6L e-tron 主要分三個版本:后驅基本型、四驅進階型和四驅頂配型。可能有人一瞅,光聽名字就頭大,別急,咱們一個個說清楚。?
后驅基本型其實性價比挺高的。255 千瓦的電機功率,日常代步、周末全家出游完全夠用。CLTC 續航 765 公里,這數據在同級別里算是表現不錯的。如果你大部分時間在市區開,偶爾跑個幾百公里的短途,這版本絕對夠使。而且它標配的 11.9 英寸液晶儀表、14.5 英寸中控屏這些,跟高配比沒差多少,基礎的智能功能都有。?
要是你對動力有更高追求,那四驅進階型就得重點看看。345 千瓦的雙電機,零百加速約 4 秒級,澎湃的動力帶來了不錯的駕駛體驗,讓駕駛者在踩下油門的瞬間,就能感受到明顯的推背感。關鍵是它多了 quattro 四驅系統,雨天雪天開著心里更有底。北方的朋友或者經常跑山路的,選這個準沒錯。?
至于四驅頂配型,那就是把能給的配置都堆滿了。座椅按摩、Bang & Olufsen 音響、后排娛樂屏這些,追求極致舒適和科技感的可以考慮。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配置雖好,但得看自己是不是真用得上。要是平時就一個人開車,后排常年空著,那花這錢就有點冤了。?
這里給個小建議:如果你預算卡在中間,選四驅進階型比較劃算。比后驅版多的四驅系統和一些駕駛輔助功能,關鍵時刻能幫大忙;跟頂配版比,省下來的錢夠加好幾年的電了。當然,要是你不差錢,就想一步到位享受更好的,頂配版也不會讓你失望。
廠家說 CLTC 續航超 600 公里,頂配能到 765 公里,這數字看著挺誘人,但實際開起來肯定不一樣。我專門找了幾個已經提車的朋友打聽,他們的反饋還挺實在。?
市區通勤的話,續航確實靠譜。有個朋友住在北京五環外,每天上下班來回 50 公里,開空調聽音樂,一周下來表顯掉電也就 300 多公里,算下來實際續航能到 650 公里左右,跟廠家給的數差不太多。這是因為市區里車速不快,能量回收能發揮作用,動能浪費得少。?
但跑高速就另說了。有位車主從上海開到杭州,全程 180 公里,時速基本保持在 110-120 公里,去的時候滿電出發,到地方還剩 52% 的電,掉電比例差不多 1:1.2。按這推算,滿電跑高速大概能到 550 公里左右。不過這也比很多同級別車型強了,至少不會讓你開兩個小時就到處找充電樁。?
冬天續航會打折扣,這是電動車的通病,Q6L e-tron 也不例外。北方的一位車主說,零下 5 度左右,開暖風 24 度,續航大概會少 20%。但好在它有個熱泵空調,比傳統的電阻加熱省不少電,比同級別某些車型強多了。要是你在南方,冬天溫度不太低,那基本不用太擔心續航縮水的問題。?
還有個小技巧能幫你多跑點路:把能量回收調到強檔。松電門的時候減速感明顯,跟踩剎車似的,但回收的電能是真不少。習慣之后,市區里基本不用頻繁踩剎車,既省電又省剎車片,一舉兩得。
800V 高壓平臺絕對是 Q6L e-tron 的一大亮點,好多人就是沖這個來的。但快充快不快,不光看車,還得看充電樁給不給力。?
我在奧迪官方超充站試過一次,從 20% 充到 80%,真就用了 22 分鐘。中間看了下表,快的時候功率能到 270kW,差不多一分鐘能充進去 40 多公里續航。要是趕時間,充 10 分鐘就能跑 250 公里,喝杯咖啡的功夫就夠你跑個來回城郊了。?
不過要是用普通的 400V 充電樁,速度就慢多了。有車主試過,從 30% 充到 80% 用了 50 多分鐘,雖然比一些老款電動車快,但跟 800V 樁比還是差不少。所以建議大家盡量用高壓快充,不光快,還能減少電池循環次數,對延長電池壽命有好處。?
充電的時候有幾個小細節得注意。盡量別把電用到 10% 以下再充,淺充淺放對電池更好。還有就是充電結束后別馬上拔槍,等個半分鐘,讓電池均衡一下電壓,這樣下次續航會更準。冬天充電前最好先預熱電池,車機里有個 “電池預熱” 功能,提前 10 分鐘打開,能讓充電速度快不少。?
現在奧迪在全國布局了不少超充站,而且還和其他品牌的充電樁聯網了,用奧迪 APP 就能查到附近的充電樁,挺方便的。要是家里能裝私人類別墅充電樁,那簡直太爽了,晚上谷電的時候充,一度電才幾毛錢,比加油省太多了。
Q6L e-tron 的駕駛輔助系統是和華為合作的,聽著挺厲害,實際用起來到底咋樣?我找了個開車技術一般的朋友體驗了一下,他的反饋很有參考價值。?
高速上用 NOA 功能是真省心。設定好導航,車能自己變道、超車,遇到前車慢了會主動避讓,跟車距離也能調。朋友說第一次用的時候手心冒汗,開了 20 分鐘就敢相對放松了(當然還是得把手放方向盤上,安全第一)。不過有個小問題,過彎的時候速度快了會有點偏,得稍微扶一下方向盤。?
城市道路的駕駛輔助就復雜點了。在路口遇到無保護左轉,它會先減速觀察,確認安全了才敢過,比有些激進的系統穩當。但遇到突然橫穿馬路的行人,反應雖然快,但剎車有點猛,得提前有心理準備。新手剛開始最好別在復雜路段用,先在環路練練手。?
自動泊車功能必須夸一夸。不管是側方還是垂直車位,甚至是那種窄窄的機械車位,它都能輕松搞定。有個女車主說,以前停車得倒好幾次,現在按個按鈕,車自己就進去了,比老公開得還好。不過得注意,地上的車位線得清楚,不然它可能識別不出來。?
AR-HUD 抬頭顯示是個好東西。導航箭頭直接投在前擋風上,跟著箭頭走就不會走錯路,不用老是低頭看屏幕。速度、電量這些信息也看得清清楚楚,開車的時候注意力更集中。就是晚上開車,亮度得調低點,不然有點晃眼。
作為中型 SUV,Q6L e-tron 的空間表現挺重要的。我身高 180cm,坐前排調整好座椅,頭頂還有一拳多的距離,不壓抑。后排腿部空間更夸張,蹺個二郎腿沒問題,中間地板是平的,坐三個人也不擠。?
后備箱常規容積有 520 升,放兩個大行李箱、一個嬰兒車綽綽有余。要是還不夠,把后排座椅放倒,能擴展到 1520 升,搬個小家具啥的都不在話下。有個細節挺好,后備箱門檻不高,搬重物的時候不用太費勁,對女生很友好。?
車內的小儲物空間也挺多。中控臺下有個大儲物格,能放下 13 寸的筆記本電腦,無線充電板就在旁邊,放手機充電很方便。門板上的儲物槽能放下大瓶的礦泉水,前排杯架還有加熱制冷功能,冬天能溫咖啡,夏天能冰可樂,挺貼心的。?
好多人從油車換電車,擔心開不慣,其實 Q6L e-tron 在駕駛感受上做得挺均衡的。?
首先是安靜,這是電車的優點。跑高速的時候,胎噪和風噪控制得很好,關上窗戶基本聽不見外面的聲音,放首輕音樂,感覺特別舒服。不過急加速的時候,電機還是會有點聲音,但不是那種刺耳的噪音,有點像飛機渦輪的聲音,還挺帶感的。?
動力輸出很平順,這一點比油車強多了。油車踩油門有時候會頓挫,電車就不會,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新手也能輕松駕馭。雙電機版本加速是真猛,紅綠燈起步,稍微踩深點電門,旁邊的車就被甩老遠,不過得注意安全,別超速。?
底盤調校很有奧迪的味道,扎實又有韌性。過減速帶的時候,不會像有些車那樣顛得難受,車身很穩。急轉彎的時候側傾也小,坐在后排不會東倒西歪。有個車主說,開著它跑山路,比他以前的油車自信多了。?
能量回收有三檔可調,弱檔的時候跟油車滑行差不多,習慣油車的人很容易適應。強檔的時候,松電門就跟踩剎車似的,在市區堵車的時候特別好用,基本不用踩剎車,還能省電。我建議新手從弱檔開始練,慢慢適應。
Q6L e-tron 的內飾走的是極簡科技風,第一次坐進去可能會有點懵,按鍵咋這么少?其實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屏幕里了。?
14.5 英寸的中控屏反應很快,跟用平板電腦似的,滑動、點擊都很流暢,基本沒有卡頓。菜單邏輯也挺清晰,常用的功能都在首頁,不用層層去找。語音控制也挺好用,說 “你好奧迪,打開空調 23 度”,它馬上就執行,準確率很高,開車的時候不用分心去按屏幕。?
副駕駛的 10.9 英寸娛樂屏是個加分項。老婆孩子坐在副駕,能看電影、聽音樂,還能通過屏幕給主駕設導航,挺方便的。而且它有隱私模式,主駕從前面看過去是黑的,不會分心,這個設計挺貼心。?
方向盤上的觸控按鍵得適應一下,剛開始容易誤觸,用幾天就習慣了。方向盤加熱功能冬天特別實用,早上開車不用凍手。座椅加熱和通風也得夸一夸,夏天開車后背不會出汗,冬天上車很快就暖和了。?
氛圍燈有 30 種顏色可選,晚上開車的時候,根據心情換個顏色,感覺挺舒服的。不過別調太亮,不然可能會影響看外面的路況。全景天窗很大,采光特別好,晚上看星星簡直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