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增程正重新成為跨國車企的新寵。
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目錄中,福特烈馬有了純電和增程兩個版本,上汽通用別克至境L7也亮出了全新的增程混動系統。不僅如此,廣汽豐田前不久官宣要推出增程版本的漢蘭達和賽那。同時,還傳出寶馬也有可能要在第六代X5上推增程版。

跨國車企紛紛轉向增程汽車市場,是中國市場需求的一種“倒逼效應”。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當下,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跨國車企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應對,也標志著其在新能源技術路線上的重要調整,或許還將引發行業的連鎖反應。
1
合資扎堆轉投增程式陣營
曾幾何時,增程式混動技術在傳統車企巨頭眼中不過是兩次能量轉化損耗的“落后方案”。但隨著理想、問界等車企的成功,增程正逐漸成為跨國車企的新寵,通用、、大眾等都將推出增程車型。
實際上,通用汽車對于增程技術路線的探索,要早于自主品牌很多年。通用曾在2007年就推出過全球首款增程式電動車雪佛蘭Volt,并于2011年引入中國。緊接到2017年,搭載EREV增程技術的別克VELITE5上市,但由于當時技術還未普及,別克并未以此打出名堂。

歷經18年三代技術迭代,通用選擇重新“殺回”增程式電動車市場。這一次,別克帶著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至境” 旗下的首款智能豪華轎車——至境 L7,強勢闖入增程戰場,一時間吸引了無數目光。

更有意思的是,別克這一次不是照搬“老式增程”,而是計劃開發一套更適合中國路況與用戶需求的增程系統——別克至境L7的增程系統由全棧自研技術打造,配備了全新研發的40.2度奧特能電池,不僅擁有同級最長的302km純電續航,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400公里,同級領先的0.5L百公里綜合油耗,以及同級最快的5.9s零百加速

智能化同樣是其核心競爭優勢,至境L7在智艙上首發了高通SA8775P芯片,以及智駕上首搭了Momenta R6飛輪大模型,可實現L2++全場景輔助駕駛,包括無圖城區NOA、自動泊車等功能。該車計劃于今年8月上市,市場目標直指蔚來ET7、享界S9等車型。

通用汽車并非唯一轉向增程技術的傳統巨頭。上海車展上,大眾集團展示了其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車ID.ERA。另外,現代汽車明確表示將于2026年底前推出中型SUV的增程式電動版本,并計劃在現代及高端品牌捷恩斯下銷售。
2
增程動力竟成救命稻草?
合資品牌扎堆重啟增程技術的核心驅動力,來自中國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數據顯示,2024年增程車型銷量同比增長高達215%,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進入2025年后,增程式電動車依舊以“黑馬”姿態持續領跑。

面對如此現實,合資品牌不再猶豫。既然中國消費者偏好“長續航、低能耗、智能化”的增程式動力體驗,那就不再執拗于所謂的“純電路線正確性”。事實上,對于合資品牌來說,布局結構更簡單的增程混動車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內燃機領域的優勢。另外從時機來看,合資這時入局也省下高昂的試錯成本。
不過,轱轆哥還留意到,這些即將推出增程混動車的品牌,不約而同地選擇中大型SUV/轎車為落腳點,比如大眾ID.ERA、基于漢蘭達/烈馬打造的增程混動車。然而,與自主品牌下至15萬元、上至百萬元的產品規劃相比,合資品牌扎堆在中大型SUV市場的布局,的確顯得保守。

當然,這些中大型SUV都是合資品牌首款增程產品,如果能一炮而紅的話,后續可以快速擴展至旗下其他產品上,以系統性布局搶灘增程市場。隨著2026年產品密集投放,增程式汽車正成為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轉型中扭轉局面的關鍵突破口。
總結
從一度被視為過渡性產品,到如今的逐漸嶄露頭角,增程式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角色之一。現在再討論增程是否是落后的技術,已經沒有太多意義,存在即合理,消費者喜歡就是硬道理。
從別克進軍增程式市場就可以發現,跨國車企正在根據中國車市的需求不斷在改變,甚至不惜大刀闊斧調整原有的戰略決策和部署。一旦跨國車企補齊了自己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方面的短板,就是跨國車企吹響在國內反攻號角的時刻。